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来到了八月中旬,房子终于盖好了。
今天,陆承依然是在老房子做好早餐,然后带到知青点给潇潇,知青点的知青基本都去上工了,但是陆承没让她去。
现在上工,基本是女的拔草,男的挑水,夏季田里的杂草疯长,大队长安排人拔草,免得杂草吸取庄稼的营养。
有些庄稼则是到了结果的阶段,缺水的话会影响收成,最近都没下雨,于是也安排了挑水浇水的活。
吃完早餐,陆承就带着姜潇雨来到的他们房子的地方,现在房子己经在收尾阶段了。
他带着潇潇过来,看看那些需要做出改变的,或者是还有没有缺少什么。
房子的布局基本上都是按照姜潇雨的图纸来建的,大体上没什么需要改的。
两个卧室都垒了炕,屋子里也做了火墙,毕竟这里冬天太冷且长。
地面也都是用水泥硬化的,也不担心沾点水就黏糊糊的。
厨房里垒的灶台是按两口锅来弄的,还做了个洗碗池,厨房这边开了一扇门去往柴棚,这样方便极了。
厕所什么的都是陆承描述,工人按照要求做的,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己经是数一数二的了。
另外,外面的院墙也令她很满意,院墙使用石头砌的,接近两米高,这样住在山脚的话也安全些。
院门到屋子门口以及门口往外一两米处也是用水泥硬化的,这样即使是下雨天,家里也不会到处都是泥印子了。
姜潇雨看着挺满意的,暂时也没什么要改的地方,她看向陆承。
陆承也觉得够他们生活的了,于是就给他们都结了工钱,还一人给了一斤白面,就不请大家吃饭了,主要是现在新房子里也不方便。
等人都走了以后,姜潇雨高兴得蹦了一圈,然后抱着陆承,说道,“好开心,马上就能住进来,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了。”
陆承心情也很愉悦,他即将拥有自己的小家,轻抚着姜潇雨的头,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嘴角泛起微笑。
“我们明天就去领证,好吗?顺便把缺少的东西都买回来,等后面可能就没时间了。”
快秋收了,而且不能一首不上工,又说道,“等把东西都置办齐全,我们就办几桌酒席请客。”
姜潇雨是不想办酒席的,但是在农村,只有办酒席了才会被人们认可关系,所以勉强办两桌,请村干部来当见证人。
刚刚陆承己经把炕烧上了,加上天气热,明天应该就能搬进来了。
现在两人把院门锁上,就去往知青院,商量和记录要购买的东西,打算这一次置办齐全,免得后面麻烦。
屋子的窗帘,姜潇雨己经做好了,陆承不让她上工,她没事干就进空间捣鼓。
而且经过这些时日,姜潇雨发现了空间物资是可以复制的,用过的东西半个月就能复制一次。
这让她很惊喜,以后她可以不用过得抠抠搜搜,关上门可以大胆的使用。
找出纸笔,姜潇雨开始记录,陆承则在一旁补充。大铁锅,铲子勺子盆等厨房用具,碗筷,盘子等餐具,暖水壶还得再准备一个,姜潇雨自己有一个,怕冬天的时候不够用,还有搪瓷缸,搪瓷盆。
棉被也得买,空间里的也可以用,但是得准备一两套摆在明面上,空间的里则用这年代的被套套着用。
棉花也得买,陆承冬天的棉衣都结块了,棉鞋也得买,或者买棉花回来请人做。
“我们买个铁炉子好不好,这样冬天做饭用水方便些,而且还可以烤红薯坚果这些,怎么样?”姜潇雨期待的看着她。
“好,你想买什么都可以,别担心钱的问题,等秋收结束以后,我会和陈大哥他们一起进山打猎。”
陆承宠溺地看着她,只要她想要的,他都会尽力满足。
“我们还得买坛子水缸这些,我看知青点有几个,她们说冬天用来腌酸菜,咸菜的,还能用缸装粮食,防潮防霉。”
“我那里的水缸搬过来用,再买几个小点的装粮食,腌酸菜咸菜。
这些隔壁村有专门制作的,回来再准备也没事。”这些陆承己经问过盖房的工人了。
把要买的东西写得七七八八了,也不知道还缺什么,等明天到供销社再看着添。
姜潇雨把还剩下的钱拿出来数着,“也不知道钱够不够,但是票应该是不够的,怎么办。”
姜潇雨有些惆怅,得有钱又有票才能买东西呀,太难了。
姜潇雨下乡的补贴加上之前存的零花钱,差不多有五百块,再加上她卖工作的一千块,现在差不多还有一千西百多块。
姜潇雨之前在沪市时是工作的,只不过被真千金陷害,养父母被她的花言巧语哄骗,想要把她的工作转给真千金,后来被姜潇雨提前给卖了。
所以,加上陆承自己的三百多块,一共有一千八百多块。
盖房子家具一共用了五百多块,所以他们就还剩下一千三百块左右。
“我今晚拿点米面去黑市试试,换一些票回来。”陆承附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这也没办法,票难得,他们在农村票更稀有,只能去黑市了,不然家里的东西置办不了。
姜潇雨点点头,尽管她很担心,那也是没法的事。但一想他自身的武力值,加上原主经常去黑市倒卖,应该很熟悉,要是遇到事应该能全身而退。
吃完晚饭以后,姜潇雨把陆承需要的物资放在老房子里,陆承则送她回知青院。
“你可千万要小心啊,要是遇到麻烦千万保住自己,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姜潇雨担忧的看着他。
“放心吧,我不会让自己有事的,我还没娶到你呢。”陆承轻抚着她的脸颊,语气轻柔,眼底满是爱意。
在姜潇雨充满担忧的目光中,陆承离开了知青院回到了老房子里。
现在天色还早,不是出门的时候,他先把姜潇雨拿出来一袋大米,一袋面粉的装在一个大背篓里,一百多斤的重量他没问题的。
等夜深人静之时,陆承背上背篓踏入了黑夜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来到了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看门的看到他,很快就放行,毕竟己经是老熟人了。
陆承找到一个空地,把背篓的米面了拿出来,不一会儿就吸引了许多人前来。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16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