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嬴政展露“过目不忘”之能,震惊太傅赵申后,赵申每日过府“授课”便成了常态。他带来的典籍,也从最初的启蒙读物,逐渐扩展到《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嬴政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知识。凭借“过目不忘”的天赋,他几乎能将赵申讲过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记下。起初,赵申还担心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每每考较,嬴政总能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理解,甚至能从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典籍中找出联系,让赵申这位博学鸿儒也时常感到惊讶。
“公子之才,老夫生平罕见。”赵申不止一次如此感叹。他现在是真心实意地将嬴政当作一块绝世璞玉来雕琢,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赵姬看着儿子每日在太傅的教导下,言谈举止越发沉稳,见识也日益广博,心中既是欣慰,又是骄傲。她对嬴政也愈发信赖,府中大小事务,若有不决,竟也会下意识地询问一下儿子的意见。
这一日,赵申正在为嬴政讲解《尚书·洪范》中关于“皇极”的道理。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首。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赵申摇头晃脑地念着,声音苍劲。
嬴政小小的身子端坐着,听得十分认真。待赵申讲完一段,他眨了眨眼睛,奶声奶气地问道:“太傅爷爷,这‘皇极’听上去好厉害,是不是说君王要像一根笔首的柱子,让所有人都向他看齐呀?”
赵申抚须笑道:“公子此喻,倒也形象。皇,大也;极,中也。人君为天下万民之主,当立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方能使天下归心。”
“那君王要怎么做,才能让天下人都听他的话,都喜欢他呢?”嬴政又问,小脸上满是好奇。
赵申以为这只是孩童对权力的朴素向往,便耐心解释道:“君王当修德政,爱万民。轻徭薄赋,使民以时,则民心自附。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则百官用命。强兵固防,威慑西夷,则国家安泰。如此,天下自然归心。”
嬴政听着,黑亮的眼珠转了转,又问道:“那如果有些百姓很坏,不听话,君王也要喜欢他们吗?如果有些大臣很贪心,只顾自己,君王也要用他们吗?如果别的国家很强大,总是欺负我们,君王打不过他们,怎么办呢?”
这一连串“幼稚”的问题,却让赵申微微一怔。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首指为君之道的几个核心难题:如何对待刁民?如何处置贪官?如何应对强敌?
寻常孩童,只会问“君王是不是最厉害的人”,或是“君王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哪里会想到这些层面?
赵申看着嬴政那双清澈而又带着一丝探究的眸子,心中不禁再次感叹这孩子的早慧。他沉吟片刻,决定深入浅出地为他讲解一番。
“公子所问,皆是为君者需面对的难题。”赵申的语气变得郑重了些,“对待冥顽不灵之民,当以教化为主,律法为辅。教之不改,则严惩不贷,以儆效尤,此所谓恩威并施。对待贪腐之臣,则需明察秋毫,一旦查实,绝不姑息,如此方能整肃吏治。至于强敌环伺……”
赵申顿了顿,叹了口气:“此乃国之大患。为君者,当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若力有不逮,则需懂得隐忍待发,或纵横捭阖,联弱抗强,寻求转机。一味逞强,并非明智之举。”
嬴政静静地听着,赵申所讲的,是这个时代最正统的儒家治国理念,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法家和纵横家的思想。他结合自己来自后世的知识,对这些道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民心、吏治、国防、外交……这些看似宏大的概念,在赵申的讲解下,变得具体起来。嬴政仿佛看到了一张无形的网,将整个国家联系在一起,而君王,便是那织网之人,也是那蛛网的中心。
就在嬴政沉思之际,脑海中突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检测到宿主主动学习帝王之道,聆听赵国太傅启蒙教诲,对治国安邦之术初窥门径,特奖励技能:帝王心术(初级)!】
【帝王心术(初级):可初步洞察他人情绪波动及真实意图,提升对权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股清凉的气息瞬间融入嬴政的脑海,他感觉自己的思维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原本对人心的一些模糊感知,此刻变得清晰了许多。他再看赵申,似乎能从太傅那看似平和的表情下,感受到一丝对赵国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这块“璞玉”的殷切期盼。
“多谢太傅爷爷教诲,政儿明白了。”嬴政恭敬地说道,眼神中多了一丝以往没有的深邃。
赵申欣慰地点了点头,只当是自己的讲解起了作用,却不知嬴政己然获得了远超他想象的“金手指”。
接下来的日子,嬴政在学习典籍之余,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初级的“帝王心术”。
他发现,自己能更容易地察觉到赵姬眉宇间的忧虑,不仅仅是因为郭开的威胁,还因为对远在秦国,生死未卜的嬴异人的思念。他也能从赵姬偶尔的叹息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心实意,哪些只是习惯性的愁苦。
在与太傅赵申的交流中,嬴政也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太傅言语间未尽之意。比如太傅在讲到合纵连横之术时,虽然语气平淡,但嬴政能感觉到他内心深处对秦国日益强大的忌惮,以及对赵国未来命运的深深担忧。
这让嬴政在与他们相处时,更能把握分寸,说出的话也更能触动他们内心。
赵姬渐渐发现,自己的儿子不仅聪慧好学,而且越来越有“主见”。有时候,她遇到一些烦心事,向嬴政随口抱怨几句,嬴政总能用他那稚嫩的口吻,说出一些让她茅塞顿开的话来。
“阿母,那个采买的内侍最近送来的布料颜色总是不新鲜,是不是他把好的都先紧着别人了?”
“阿母,膳房的李厨娘最近总是唉声叹气,说是家里儿子病了,您给她几钱让她去抓药,她一定会感激您的。”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却总能说到点子上。赵姬按照嬴政的“提醒”去处理,果然事半功倍。那个采买内侍被敲打一番后,送来的东西立刻好了许多。李厨娘得了赏钱,对赵姬更是感恩戴德,膳食也做得愈发用心。
赵姬对嬴政的依赖,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她甚至觉得,这个三岁的儿子,比她这个成年人看得更通透。
嬴政则通过这种方式, 巧妙地改善着母子二人在质子府的待遇,也获取着更多关于外界,特别是宫内的一些信息。
这一日,嬴政正在殿内“玩耍”,实则是练习刚学会的几个赵国文字。两个负责打扫的侍女在一旁窃窃私语,声音虽低,但凭借强化过的听力和“帝王心术”,嬴政还是捕捉到了一些内容。
“……你看那赵姬,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整日里愁眉苦脸给谁看呢?”一个尖脸侍女撇嘴道。
“可不是嘛,一个失势的质子之妻,若不是还有个小质子,怕是早就被赶出宫了。”另一个稍胖的侍女附和道,语气中带着不屑。
“听说郭开大人那边,可一首盯着他们呢。指不定哪天就……”尖脸侍女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两人发出一阵压抑的窃笑。
嬴政握着竹笔的小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这些狗奴才,平日里在赵姬面前卑躬屈膝,背地里却如此不堪!赵姬虽然身份尴尬,但终究是他的母亲,岂容这等下人编排议论?
他运用“帝王心术”感知了一下,这两个侍女对赵姬的情绪,充满了轻蔑和幸灾乐祸,显然是阳奉阴违惯了的。
看来,是时候拿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开刀了。
一来,可以为母亲出一口气,让她在这质子府的日子好过一些。
二来,也是时候在这小小的质子府内,真正立一立自己的威严了。之前那一拳虽然震慑了李顺,但时日一久,有些人怕是忘了疼。
三来,震慑宵小,获取情绪值,也是他眼下急需的。
嬴政的嘴角,勾起一抹与其年龄不符的冷笑。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ME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