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风波之后,李青并未立刻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李康被圈禁,其名下产业自然悉数归公。李渊将此事全权交予李青处理,这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李青带着狄小五,亲自清点查抄回来的财物。账簿、地契、现银、古玩字画,堆满了数间库房。李康搜刮多年,家底着实丰厚。单是现银便有近两千贯,各类田产铺面折算下来,更是一笔巨款。
“公子,这李康真是个大蠹虫!”狄小五看着一箱箱铜钱,忍不住咋舌。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这么多钱。
李青微微一笑:“这些,便是我们接下来做事的本钱。”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李家原有的产业。城西的田庄,因李康的盘剥,佃户们怨声载道,产出也逐年下降。李青亲自下到田庄,召集佃户,宣布免除以往苛捐杂税,并重新修订了租佃契约,极大地调动了佃户的积极性。同时,他引入了新的农具和耕作方法——这些自然又是他“灵光一闪”想到的。
城南的布行,以往经营模式老旧,货物积压。李青借鉴了后世的“促销”概念,推出了“买三赠一”、“新品试穿”等活动,又让狄小五带人重新布置了门面,显得焕然一新。布行掌柜起初还半信半疑,待到月底盘账,看着翻了几番的流水,佩服得五体投地,对这位年轻的“东主”再不敢有半分轻视。
李渊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兑现承诺,很快为李青寻来了几位“老师”。
教导狄小五武艺的,是一位姓周的退伍都头。此人曾在边军效力多年,沙场经验丰富,一手朴实无华却招招致命的格杀术,正是狄小五所需要的。周都头见狄小五根骨极佳,又肯下苦功,也是倾囊相授。狄小五每日闻鸡起舞,在周都头的操练下,身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精进,原本的街头斗殴技巧,逐渐被系统、凌厉的军中武艺取代,整个人的气质也沉稳了许多。
而教导李青的,则是一位在州城颇有名望的账房老先生,姓钱,人称“钱算盘”。钱老先生一生浸淫算学与经营,经验老道。李青跟着他学习账目核算、成本控制、市场分析等知识,如饥似渴。白日处理家族事务,晚上便在灯下苦读,时常往藏书阁跑,翻阅各类典籍,不仅是经商之道,便是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他也广泛涉猎。
“公子,您这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法子?”狄小五看着李青画出的酒楼草图,满脸好奇。那图纸上的布局,什么大堂散座、雅致包间、明厨亮灶,还有个闻所未闻的“自助取餐区”,都让他觉得新奇。
李青笑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打算在州城最繁华的东大街,盘下一家酒楼,做些新奇的菜品,定能火爆。”
李渊对此自然是大力支持,拨付了充足的资金。
除了发展产业,李青也没忘了“强身健体”的初衷。他发现李家护院虽然人不少,但大多是些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于是,他从家生子和旁支子弟中,挑选了十几个身强体壮、品性可靠的年轻人,交给狄小五进行初步操练。每日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周都头也会抽空指点他们一些军中队列和搏击之术。这些人,便是李青未来私军的种子。
盘下酒楼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东大街寸土寸金,李青看中的那处铺面,原是一家经营不善的老酒馆。他出价公道,原东家也乐意出手。但消息传出,本地餐饮行会的几个头面人物便找上门来。
为首的是个胖大和尚,自称“福满楼”的慧通大师,实则是东大街餐饮行会的会长。他眯着一双小眼,皮笑肉不笑:“李公子年轻有为,要在东大街开酒楼,贫僧自然是欢迎的。只是这东大街的规矩,新来的店家,总得给前辈们上点‘供奉’,日后也好相互照应不是?”
李青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哦?不知是什么规矩?需要多少供奉?”
慧通和尚伸出三根的手指:“不多,每月三百贯,保李公子的酒楼平平安安。”
三百贯!这简首是狮子大开口。狄小五在一旁听得怒火中烧,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李青却面色不变:“大师这‘平安’,怕是不便宜啊。”
“李公子爽快人!”慧通和尚以为李青服软,脸上笑容更盛,“除了供奉,日后采买食材、聘用人手,也需通过我们行会,如此方能保证……”
不等他说完,李青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寒意:“大师的好意,李某心领了。只是我李家的生意,向来喜欢自己做主。至于平安,我相信朗朗乾坤,自有王法。”
慧通和尚脸色一沉:“李公子这是不给面子了?”
“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李青淡然道,“大师若无他事,请回吧。”
慧通和尚碰了个软钉子,悻悻而去,临走时撂下狠话:“李公子,东大街的水,深着呢!莫要翻了船!”
过了两日,便有地痞流氓上门骚扰,在新酒楼的门前泼洒污物,恐吓工匠。
“公子,让我去教训教训那帮杂碎!”狄小五请命。
李青点了点头:“去吧,动静可以大些,但莫要出了人命。让他们知道,我李家的门,不是那么好堵的。”
狄小五领命,带着几个新练的家丁,首奔那群地痞的巢穴。那些地痞平日里欺软怕硬惯了,哪里是狄小五等人的对手。一番拳打脚踢,哭爹喊娘,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狄小五也没下死手,只是将为首的几个混混的腿打瘸了,让他们抬着自己,一路“宣传”着李家的威风,送到了慧通和尚的“福满楼”门口。
慧通和尚看着门口鼻青脸肿的“手下”,气得脸都绿了,却也不敢再轻易招惹。李青不仅有钱,手底下还有这等悍勇之人,更重要的是,李渊在官府那边也是有些门路的。他派人打听了一下,知道李青如今在李家极受重视,只得捏着鼻子认栽,不敢再派人捣乱。
风波平息,酒楼的装修也进入尾声。李青将其命名为“遇仙楼”,取“有缘千里来相会,美味佳肴客自来”之意。他亲自设计的装修风格,既有江南的婉约,又不失北地的豪放,格调高雅独特。菜品更是他费尽心思琢磨出来的,什么“东坡肉”、“叫花鸡”、“麻婆豆腐”,还有后世常见的火锅,在这个时代都是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
开业前几日,李青便让狄小五安排人手,在州城内西处散播消息,又请了说书先生在茶馆酒肆里编排“遇仙楼”的奇闻异事,吊足了众人的胃口。一时间,“遇仙楼”未开先火,成了州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李青站在即将开业的“遇仙楼”门前,看着焕然一新的牌匾,心中豪情万丈。这只是他宏伟蓝图的第一步。他不仅要赚钱,更要借此机会,网罗人才,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为将来可能到来的乱世早做准备。
他开始有意识地留意身边的人,不仅仅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家丁,还有那些有一技之长,却郁郁不得志的账房、管事,甚至是街边的匠人。系统虽然没有明确提示,但他相信,真正的“潜力股”,绝不止狄小五一个。
就在“遇仙楼”开业的前一天傍晚,李青巡视完酒楼,正准备回家,却见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衫,面容清瘦,眼神却带着几分孤傲的青年,在酒楼门口徘徊良久,最终却只是叹了口气,转身落寞离去。
李青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此人身上,似乎带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他招手叫过一个机灵的小厮:“去,跟着那位书生,看看他住在何处,平日做些什么,莫要惊动他。”
小厮领命而去。李青望着书生消失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州城,看来要越来越热闹了。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ON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