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巨大的收获和满心的雀跃,灵悦和逸尘离开了藏书阁那幽静而博大的空间。守阁长老听闻他们发现了失传的《澄心观物录》原卷,震惊不己,反复查验后确认无误,立刻将原卷纳入藏书阁最核心的防护禁制中珍藏。灵悦则如愿得到了一份精心拓印的银篆副本,虽然材质普通,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被她视若珍宝。
回到清婉阁,灵悦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她全新的修炼之路。这一次,她不再把自己关在静室里苦熬打坐,也不再对着剑谱一遍遍死磕招式。她牢牢记住了《澄心观物录》的核心——澄心观物,道法自生。
灵悦没有立刻练剑,而是盘膝坐在临窗的蒲团上。窗外,是初升的朝阳和灵霄峰缥缈的晨雾。她闭上眼,没有刻意运转《流云心法》,而是按照卷轴上的指引,开始尝试“拂拭心镜”。
她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一呼一吸,绵长而轻柔。杂念如同水面上的浮萍,时不时冒出来:今天该采什么药?大师兄布置的剑招还没练熟…那个逸尘公子…哎呀!她赶紧把这些念头轻轻拂开,如同用柔软的羽毛拂去镜面上的尘埃,重新将意识拉回到单纯的呼吸上。
“心之为镜,不垢不净…”她默念着卷轴上的句子,努力让心绪沉静下来,像一泓无风的潭水,不起波澜。渐渐地,外界的鸟鸣声、风声,体内血液流动的细微声响,甚至灵力在经脉中自然流淌的微弱感觉,都变得清晰起来。一种奇异的宁静感包裹着她。
当她感觉心绪足够平静时,她才开始缓缓运转《流云心法》。这一次,她不再强求灵力冲向丹田冲击瓶颈,而是像一个旁观者,一个“映照者”,静静地去感受灵力在经脉中流淌的轨迹——它如同山间溪流,遇到宽阔处则平缓,遇到狭窄处则湍急;它带着《流云心法》特有的轻盈和变转的特性,在体内自然流转。她只是“看”着它,感受着它,不施加任何强迫的意念。
灵悦没有带剑,而是背着小竹篓,像一个真正的采药人,漫步在林间。但她采药的动作比以往更加轻柔、缓慢。
她蹲在一株盛开的“月见草”旁,没有急着采摘,而是仔细观察。看它纤细的茎秆如何在微风中摇曳而不折断,看它鹅黄色的花瓣如何在阳光下舒展,感受着它散发出的、带着月华清辉般的微弱灵气。她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触碰花瓣,感受着那细腻的触感和其中蕴含的勃勃生机。
“感草木,非感其荣枯,乃感其生灭轮转…根植于地,叶承于天…”她轻声自语,仿佛在与这株小草对话。她尝试着将自己的意念,如同溪流般,温柔地探入小草的生命韵律之中,去体会它扎根大地的沉稳,承接阳光雨露的欢欣,以及那无声无息却顽强不息的生命流转。那一刻,她仿佛感觉自己就是这株草,与大地相连,与清风共舞。
这种奇妙的共鸣感,让她对“自然”二字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她体内的灵力,在这种深沉的感悟中,似乎也变得更加活泼、灵动,与周围天地灵气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灵悦和逸尘常常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逸尘或练剑,或静坐。灵悦则喜欢坐在旁边,面朝浩瀚的云海。
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橘黄、深紫…瑰丽无比,变幻莫测。灵悦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惊叹于它的美丽,而是真正地去“观云”。
她看着巨大的云团如何被高空的气流撕扯、变形、聚拢又消散;看着薄如轻纱的流云如何悠然飘过,不留一丝痕迹;看着夕阳如何为每一片云彩勾勒出璀璨的金边,又在沉入山峦后,带走所有光芒,留下深邃的墨蓝。
“观云,非观其形,乃观其聚散无常,映照我心之动与不动…”她静静地看着,心绪随着云卷云舒而起伏。当壮丽的云霞让她心潮澎湃时,她觉察到内心的“动”;当云海归于沉寂,暮色西合时,她努力让心也随之沉静,体会那份“不动”的安然。
逸尘偶尔会停下动作,目光落在灵悦沉静专注的侧影上。他能感觉到,这个小姑娘身上正在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她的气息变得更加内敛、平和,眼神也更加清澈、深邃。那种对天地自然的感悟,正悄然融入她的骨子里。
“感觉如何?”有一次,当灵悦从“观云”中回过神来,逸尘轻声问道。
灵悦转过头,脸上带着一种宁静满足的微笑,眼睛亮如星辰:“很奇妙…逸尘公子。以前练功,总觉得是在和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灵力较劲。现在…感觉像是在和天地万物交朋友。灵力它自己…好像更‘听话’了?不,不是听话,是…是更‘自然’了。就像溪水找到了河道,云彩找到了风。虽然那道‘门’还没开,但我能感觉到,它就在那里,而且…离我越来越近了。”她的语气充满了笃定和前所未有的从容。
逸尘看着她眼中那份因深刻感悟而带来的自信光芒,心中了然。新的修炼思路,己在灵悦心中扎根、发芽。那层困扰她的瓶颈壁障,在这“澄心观物”的智慧滋养下,正变得越来越薄。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OV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