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萧影带回了关于那批“高丽参商人”的调查结果。
“大人,查清楚了。那伙人根本不是什么高丽参商人,他们运送的箱子里,夹带了大量的兵器和甲胄!而且,他们联络的,都是一些在当地颇有势力的海商和几个被朝廷裁撤、心怀不满的旧军官。”萧影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兵器甲胄?”萧衍眼神一凛,“看来,他们是准备在江南沿海动手了!可知他们的据点在何处?头领是谁?”
“据点似乎在松江府一带的沿海,具置还在追查。至于头领,我们抓了他们一个外围接头的小角色,据他交代,他们的首领,外号‘玉面蛟’,据说是‘江南柳’的心腹干将。”
“江南柳……玉面蛟……”萧衍将这两个名字在口中咀嚼了几遍,“看来这条线索是接上了。松江府,那是鱼米之乡,也是漕运重地。若是在那里发动叛乱,截断漕运,威胁金陵,后果不堪设想!”
他当机立断:“萧影,你立刻带领一队精锐,秘密前往松江府,务必查清‘玉面蛟’的老巢和兵力部署。记住,只许暗查,不可惊动他们。一旦暴露,他们很可能会提前发难。”
“是!”
“萧记,”萧衍转向另一名得力干将,“你继续深挖‘江南柳’的身份。此人隐藏极深,必然是南方叛乱的核心人物之一。另外,密切注意伯颜帖木儿在北方的动向,以及高丽、东瀛方面的异状。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立刻向我汇报。”
“遵命!”
就在萧衍紧锣密鼓地布置之时,徐妙云那边也传来了一个重要消息。她通过商号在江南的关系网,发现近期有多股不明身份的人员,秘密潜入苏、杭、徽州等地,似乎在串联当地的一些对新朝不满的士绅和地主。这些人行事极为隐秘,但他们之间传递消息时,用到了一种特殊的梅花标记。
“梅花标记……”萧衍沉吟道,“这会不会是‘江南柳’联络部众的暗号?”
他将这个梅花标记与“翻江蜃”账册中那个“江南柳”的署名笔迹进行比对,虽然一个是图案,一个是文字,但萧衍凭借“鉴心神瞳”赋予的敏锐观察力,隐约感觉到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看来,‘江南柳’的势力范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萧衍面色凝重。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叛乱,更可能是一场席卷江南,动摇大明根基的巨大动乱。
时间一天天过去,金陵城表面依旧平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息。萧衍寝食难安,他的“记忆宫殿Pro”高速运转,将所有收集到的情报碎片进行整合、分析、推演,试图勾勒出敌人完整的计划。
终于,在萧影前往松江府的第七天,一骑快马如旋风般冲入纠察卫衙门。
“大人!松江急报!”一名风尘仆仆的纠察卫校尉滚鞍下马,声音嘶哑地喊道。
萧衍心中一紧,立刻接过密报。展开一看,他脸色骤变!
密报上说,萧影的人己经查明,“玉面蛟”纠集了近三千亡命之徒,藏匿于松江府华亭县以东的一处废弃盐场,囤积了大量兵器粮草,并联络了周边数个县的内应,约定三日后,以祭拜海神为名,同时起事,攻占华亭、上海等县,进而控制整个松江府,切断漕运,遥撼金陵!
而更让萧衍心惊的是,密报中提到,他们在监视“玉面蛟”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元朝降将,前平江路总管,纳哈出!
“纳哈出?!”萧衍瞳孔骤缩。此人不是在元亡后便投降了大明,被安置在两广闲住吗?他怎么会出现在松江,还和“玉面蛟”搅和在一起?难道他就是那个“江南柳”?或者,是伯颜帖木儿策反的重要降将之一?
“不好!”萧衍猛地站起身,“敌人要提前动手了!他们选择三日后起事,恐怕是察觉到了什么,或者己经完成了所有准备!”
他深知,一旦松江府失陷,漕运被断,江南财赋之地陷入战火,对初生的大明将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纳哈出这样的元朝旧将参与其中,必然会吸引更多对大明不满的势力加入,届时星火燎原,不堪设想!
“备马!立刻随我入宫!”萧衍厉声道。
皇宫,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与刘伯温等人商议辽东军务,听闻萧衍紧急求见,便知必有大事发生。
当萧衍将松江府的急报呈上,并点出纳哈出的名字时,整个大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纳哈出!这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朱元璋勃然大怒,狠狠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笔墨纸砚一阵跳动,“咱待他不薄,竟敢背叛咱,勾结叛逆,图谋不轨!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刘伯温也是面色铁青:“陛下,纳哈出在江南旧部众多,影响力不小。若真是他领头作乱,松江府危矣!江南危矣!”
徐达更是按捺不住,一步踏出:“陛下!末将请令,即刻发兵松江,剿灭这些叛贼!定要将那纳哈出碎尸万段!”
朱元璋强压怒火,目光转向萧衍:“萧衍,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萧衍此刻反而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越是危急时刻,越要沉着应对。
“陛下,事不宜迟!臣请陛下立刻调拨京营精锐,由臣亲自率领,星夜驰援松江!务必在叛军起事之前,将其剿灭于萌芽状态!”萧衍斩钉截铁地说道。
“你亲自去?”朱元璋眉头一皱,“你是指挥纠察卫的,行军打仗……”
“陛下!”萧衍打断道,“臣虽不以将略见长,但对敌情最为熟悉。此次叛乱,背后牵扯甚广,不仅有‘玉面蛟’这样的地头蛇,更有纳哈出这样的元朝降将,甚至可能与伯颜帖木儿首接联系。若非臣亲自前往,难以随机应变,彻底铲除祸根!”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而且,纠察卫的弟兄们,己经习惯了臣的指挥。此战,乃是纠察卫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平定松江之乱,提纳哈出人头来见,臣甘受军法处置!”
看着萧衍那双燃烧着熊熊战意的眸子,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萧衍说的是实情。这场叛乱,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一场复杂的情报战和政治仗。萧衍的“鉴心神瞳”和“记忆宫殿Pro”,在这种局面下,或许比单纯的将才更为重要。
“好!”朱元璋终于拍板,“咱就给你这个机会!命你即刻点齐纠察卫精锐,再从京营中调拨三千骁勇,由你节制,火速赶往松江!徐达、汤和,你们二人从旁协助,确保粮草军械供应无虞!”
“臣(末将)遵旨!”萧衍、徐达、汤和齐声应道。
“萧衍,”朱元璋起身,走到萧衍面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此战,不仅关系到松江安危,更关系到大明东南的稳定。咱把这副担子交给你,你莫要让咱失望!”
“臣,必不辱使命!”萧衍再次郑重承诺。
一个时辰后,金陵城外,一支由纠察卫和京营精锐组成的队伍,在萧衍的带领下,如离弦之箭般,向着东南方向的松江府疾驰而去。
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暮色中弥漫。萧衍身着戎装,腰悬佩剑,目光坚毅地望向前方。他知道,这一战,将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他手中的纠察卫,这把由他亲手锻造的帝王之刃,也将在江南的这场腥风血雨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试其锋芒!
而远在北方的伯颜帖木儿,以及高丽、东瀛的那些野心家们,恐怕还不知道,他们精心策划的阴谋,己经因为一封意外截获的密信,和萧衍这个变数的存在,提前暴露,并即将面临雷霆万钧的打击。
一场决定大明国运的决战,己然拉开了序幕。萧衍知道,他不仅仅是在为朱元璋而战,更是在为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民,为他心中的那个“朗朗乾坤”而战!
传记:史书载,洪武初年,江南欲乱,前元降将纳哈出勾结海寇,图谋不轨。时萧衍临危受命,初掌纠察卫,率京营锐卒,星夜驰援。松江一役,萧衍以雷霆之势,阵斩纳哈出,破“玉面蛟”,尽歼叛党,粉碎元廷复辟之阴谋。此役,纠察卫初露锋芒,其迅捷、勇猛、善察,为世人所瞩目。战后,太祖嘉其功,特设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命萧衍掌印,赐“如朕亲临”金牌,专司巡察缉捕、典诏狱。锦衣卫自此权柄日重,内肃奸佞,外镇敌寇,为大明江山稳固立下不世之功。然其权柄之重,亦为后世争议之始……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RB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