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奉天殿早朝。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色如常,听着各部官员奏事。就在朝会接近尾声,众人以为今日又将平稳度过之时,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希夷颤巍巍地出班,手中捧着一卷厚厚的奏疏,声如洪钟: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臣等近日风闻,锦衣卫指挥使萧衍,自上任以来,滥用职权,扩张私势,以下数条罪状,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站在武将班列前方的萧衍。萧衍也是一怔,随即眉头微蹙。他没想到,这帮御史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陈希夷身后,呼啦啦站出七八名御史,个个神情激愤,仿佛锦衣卫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其一,萧衍擅设三科,侵夺三法司之权,扰乱朝廷法度,此乃目无纲纪!”一名尖脸御史高声喊道。
“其二,锦衣卫办案,多用酷刑,屈打成招,制造冤狱,百姓怨声载道,此乃鱼肉乡里!”另一名矮胖御史接茬。
“其三,萧衍提拔亲信,排斥异己,将锦衣卫化为私人家兵,培植党羽,此乃意图不轨!”
“其西,锦衣卫借查案之名,敲诈勒索,侵吞财物,中饱私囊,此乃贪赃枉法!”
……
一条条“罪状”,如炮弹般砸向萧衍。这些御史们显然是早有准备,所列举的“罪证”听起来有鼻子有眼,有些甚至牵涉到具体的案件和人名。
“臣等恳请陛下,严查萧衍及锦衣卫诸般不法事,罢黜萧衍官职,整肃锦衣卫,以正视听,以安民心!”陈希夷最后总结陈词,带着一众御史跪伏在地,声泪俱下。
朝堂之上,立刻有不少官员出班附议。有的是与锦衣卫有过节的,有的是担心锦衣卫权力过大威胁到自身利益的,也有的是纯粹想跟风踩上一脚,博个首言敢谏的名声。一时间,奉天殿内对萧衍和锦衣卫的声讨此起彼伏,大有群情激愤之势。
武将勋贵那边,大多选择了沉默。魏国公徐达因之前徐福之事,被朱元璋申斥过,此刻自然不会为萧衍说话。其他勋贵,也乐得看锦衣卫这个皇帝的“恶犬”吃瘪。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看不出任何表情。他没有立刻发怒,也没有出言维护,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在慷慨陈词的御史们和面色平静的萧衍之间来回扫视。
“萧衍,”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众卿所言,你可有话说?”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萧衍身上。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来。
萧衍心中怒火中烧,这帮御史,颠倒黑白,捕风捉影,其心可诛!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失了方寸。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鉴心神瞳】悄然运转,扫过那几名带头弹劾的御史。陈希夷老眼浑浊,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和快慰。那名尖脸御史,眼神闪烁,似乎有些心虚。而那个矮胖御史,则目光坚定,仿佛真的相信自己所言句句属实。
萧衍上前一步,朗声道:“回陛下,众位御史大人所言,臣以为,多有不实之处,甚至是恶意构陷!”
“大胆萧衍!死到临头还敢狡辩!”尖脸御史立刻跳了出来。
“肃静!”朱元璋低喝一声,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萧衍继续道:“臣设立三科,乃是为提高办案效率,减少冤假错案,此事早己奏明陛下,并得陛下允准,何来擅设之说?至于侵夺三法司之权,更是无稽之谈。锦衣卫所办案件,皆有定制,或为诏狱,或为特案,与三法司各行其道,何来侵夺?”
“至于用刑与否,锦衣卫审案,向以证据为先。若非顽固不化、罪大恶极之徒,断不会轻易用刑。所谓‘屈打成招,制造冤狱’,还请御史大人们拿出具体案例,臣愿一一对质!”
“提拔亲信,更是欲加之罪!臣所用之人,如证据科孙祥,乃刑部宿吏,经验丰富;侦缉科萧影,追踪之能,冠绝京师;审讯科秦明,心思缜密,屡破奇案。他们皆是能臣干吏,何来亲信之说?若说他们是臣之亲信,那也是因为他们忠于职守,忠于陛下!”
萧衍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逐条反驳着御史们的指控。他没有急于辩解那些捕风捉影的“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因为那些东西最难说清,也最容易被栽赃。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御史者,代天子巡狩,风闻奏事,乃其职权。然,风闻之事,未必皆实。若仅凭道听途说,便大肆攻讦,不仅会冤枉忠良,更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混淆视听,扰乱朝纲!”
这话说得极重,几乎是在指责御史们被人当枪使了。
陈希夷老脸一沉:“萧大人此言差矣!我等御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所奏之事,皆有凭据,岂会凭空捏造!”
“哦?凭据?”萧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既有凭据,为何不早日呈报刑部、大理寺详查,而非要等到今日,在这朝堂之上,以‘风闻’之名,行‘弹劾’之实?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记忆宫殿Pro】在萧衍脑中飞速运转,将御史们弹劾的内容与近期锦衣卫经办的数十起案件逐一比对。他发现,其中有几条指控,看似具体,实则将不同案件的细枝末节进行歪曲嫁接,恶意构陷的痕迹非常明显。
“陛下!”萧衍转向朱元璋,躬身道,“臣恳请陛下,给予臣三日时间。三日之内,臣定会将这些所谓的‘罪状’逐条查清,给陛下一个交代,也给朝野一个真相!看到底是臣萧衍滥权枉法,还是有人借‘风闻奏事’之名,行党同伐异、构陷忠良之实!”
三日时间,这是他能争取到的极限。他需要时间去查清这些弹劾背后的真正推手和动机。
朱元璋沉吟片刻,锐利的目光扫过陈希夷等人,又落在萧衍身上。他缓缓点头:“好!朕就给你三日时间!三日之后,朕要看到结果!若你所言不虚,朕自会为你做主!若查明确有其事,哼,休怪朕无情!”
“臣,遵旨!”萧衍心中一定。
退朝之后,萧衍立刻回到锦衣卫衙门,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大人,这帮御史,简首是欺人太甚!”秦明愤愤不平。
萧衍摆了摆手:“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立刻传令下去,萧记,你负责将今日朝堂上所有弹劾我们的‘罪状’,逐条记录,特别是涉及具体案件和人名的,务必详尽。然后,调阅相关案卷,一一核实,找出其中的破绽和被歪曲之处。”
“是!”萧记领命。
“萧影,”萧衍转向另一人,“你带人,给我秘密调查今日带头弹劾的那几名御史,特别是左都御史陈希夷,还有那个尖脸的王柬、矮胖的李嵩。查他们的背景、平日交往、近期的异常活动,尤其是他们的经济往来,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
“明白!”萧影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秦明,你负责安抚衙门内部人心。告诉弟兄们,锦衣卫行得正坐得端,身正不怕影子斜。让他们各司其职,不要自乱阵脚。同时,对近期我们正在调查的几个案子,特别是涉及一些敏感人物的,要格外小心,防止有人狗急跳墙,销毁证据。”
“属下明白!”
布置完任务,萧衍独自坐在签押房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知道,这次的弹劾,绝非偶然。都察院的御史们,不过是台前的卒子,背后一定有更大的势力在推动。会是谁呢?那些被锦衣卫动了蛋糕的勋贵?还是其他忌惮锦衣卫崛起的朝中大员?
锦衣卫内部,确实人心惶惶。萧衍新政推行不久,根基未稳,如今遭遇如此猛烈的攻击,不少人都担心他会倒台,进而牵连自身。一些刚刚看到起色的改革,也面临着停滞的风险。
傍晚时分,萧记整理的第一批材料送了过来。大部分“罪状”,都是捕风捉影,或者将一些小的失误无限放大。但有两三条,却首指锦衣卫在查抄某个盐枭窝点时,“手段酷烈”、“侵吞财物”。
“盐枭……”萧衍眉头紧锁。盐铁专卖,乃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私盐利润巨大,历来是走私重灾区。锦衣卫前不久确实端掉了一个盘踞在金陵城外的大型私盐团伙,缴获颇丰。
就在此时,一名亲信匆匆进来,附耳低声道:“大人,徐小姐派人传来消息。”
“哦?妙云说什么?”萧衍精神一振。徐妙云的情报网,虽然初建,但往往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消息。
“徐小姐说,今日弹劾您的御史中,那个言辞最为激烈的矮胖御史李嵩,其妻舅,正是前几日被我们查抄的那个私盐集团头目安三的远房表亲。而且,有人看到,案发前几日,李嵩曾与一名形迹可疑的盐商在秦淮河畔的画舫秘密会见过!”
萧衍眼中寒光一闪:“李嵩……盐商……安三……好啊,好得很!看来,突破口就在这里了!”
他立刻起身:“备马,去一趟诏狱,我要亲自会会那个安三!”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RB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