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如刀,刮过乌克兰平原,卷着尘土和硝烟的碎屑,打在曼施坦因的脸上。他的脸被冻得通红,可眼神却无比坚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站在装甲指挥车的舱门前,灰蓝色的眼睛凝视着远处哈尔科夫燃烧的轮廓。那熊熊烈火,仿佛是德军垂死挣扎的写照,映照在他的瞳孔中,让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从前。
他本不该在这里。一个月前前,他还是 21 世纪的一名军事历史学者,痴迷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各种战役,在那堆满了各种战争档案、历史书籍和军事地图的图书馆里,他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东线战场的资料。每一份文件、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战役的细节描述,都见证着那段残酷的历史,他也因此对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他尤其熟悉哈尔科夫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围绕它展开的战役。在现代,他无数次通过各种资料分析那场战争的得失,没想到如今自己竟莫名其妙地灵魂被困在了 1943 年 2 月的东线战场,更诡异的是,他的灵魂附身在了曼施坦因元帅的这具躯体里,被困在即将崩溃的德军防线之中。
“元帅,总理的命令……”参谋官赫尔曼少校递来一份电报,声音低沉。曼施坦因接过电文,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字眼——“坚守哈尔科夫,战斗至最后一人。”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他太清楚按照这个命令执行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他冷笑一声,那笑容中带着绝望,更多的是一种对既定命运的不屑。他将电报揉成一团,狠狠地丢进燃烧的汽油桶里,火焰瞬间吞噬了那张纸,仿佛要烧毁他心中所有的无奈和愤怒。他心里很清楚,历史上在哈尔科夫的盲目坚守,只会让德军陷入绝境。他穿越者身份带来的历史认知,此刻成了他唯一的优势,可也让他陷入了更大的责任困境之中。
他抬眼望向远方,那片被战火洗礼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德军士兵的命运。他深知,现在,他必须先让德军活下来。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蜿蜒的线条和密密麻麻的标记代表着战场的每一处关键地点。他的手指在哈尔科夫的位置上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划向南方,心中己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传令,党卫军‘帝国’师开始撤退。”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是在下达一个神圣的命令。他知道这个决定会引发轩然大波,在德军内部,坚守每一寸土地是一种荣誉和信念,而他的撤退命令无疑会被视为对这种信念的挑战。但他别无选择,他不能让士兵们做无谓的牺牲。
他开始在心中盘算着整个撤退计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思考着如何让撤退变得有序,如何让苏军摸不着头脑,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后续的反击创造条件。他知道,这是一场豪赌,但他赌的不仅仅是哈尔科夫这一座城市,更是德军在东线的未来。
他想起了自己在军事学院的日子,那些和战友们一起探讨战术、研究战略的时光。那时的他充满了理想和抱负,立志要为德意志的荣耀而战。可如今,他却在战争的泥沼中苦苦挣扎。他不禁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德意志的荣耀是否值得如此多的生命去换取?这种对战争意义和价值的怀疑,如一团迷雾,笼罩在他心头。
然而,现实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他迅速下达一系列命令:
党卫军“帝国”师在夜间撤离哈尔科夫,但留下足够的炸药,确保苏军进城时只能得到废墟。他明白,哈尔科夫的防御工事对苏军来说价值巨大。如果苏军轻易占领并利用这些工事,将会对德军的后续作战造成极大威胁。所以他要让这些工事在必要的时候变成苏军的陷阱。
第48装甲军需要在侧翼设立伏击点。他要利用苏军急于进攻的心理,当苏军追击部队进入伏击区域时,给予他们致命一击。他仔细研究了哈尔科夫周边的地形,选定了几个关键地点,这些地方既有利于设伏,又能有效地切断苏军的前进道路。
空军侦察部队必须紧密监控苏军坦克集群的动向。准确掌握苏军的行军路线和兵力分布,是德军撤退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他清楚,只有提前了解苏军的一举一动,德军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
“我们不是在逃跑,”他对参谋们说,“我们是在拉长苏联人的绞索。”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冷酷和自信,仿佛己经预见了苏军即将陷入的困境。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穿越到这个时空,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他不能仅仅按照历史的轨迹,让德军走向失败。他要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改变这一场战的走向,拯救那些原本会失去生命的士兵。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对德意志荣耀和责任的坚守,另一方面是对战争残酷本质的深刻认识。
他又想起了现代社会对战争反思的各种观点,战争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破坏。而在现实中,他只是一介书生,只能在书本和资料里探讨战争的成败。而现在,他有机会亲身体验并改变这一切。这种责任感让他感到沉重的同时也让他充满了斗志。
他深吸一口气,望向远方的哈尔科夫城。那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在战火的摧残下变得千疮百孔。他深知,德军在这里己经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的战斗意志不能被打垮。他要带领德军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找到一线生机,哪怕前方是重重困难和危险。
“元帅,总理的命令己经下达,我们不能违背啊。”赫尔曼少校担忧地说。
曼施坦因看了他一眼,坚定地说:“有时候,正确的选择不一定是上面下达的命令。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判断,为了德军的未来,这个命令是必要的。”
赫尔曼少校看着曼施坦因,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信任。他知道,曼施坦因元帅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领导力,尽管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但他愿意追随元帅的脚步。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报告:“元帅,苏军的一支侦察小队己经接近哈尔科夫边缘,他们似乎己经察觉到了什么。”
曼施坦因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在苏军全面进攻之前,完成撤退计划的部署。
“加强哈尔科夫的防御力量,让苏军以为我们还坚守在这里。同时,加快‘帝国’师的撤离速度,务必在今晚完成撤退。其他部队按照计划,做好伏击准备。”
随着命令的下达,德军各部队迅速行动起来。在哈尔科夫的各个角落,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自己的任务。一些士兵在加固防御工事,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生死较量;另一些士兵则默默地收拾装备,准备撤离。
曼施坦因看着德军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是最后的希望,如果计划失败,德军将面临灭顶之灾。
“元帅,总理的电话。”一名通讯兵急匆匆地跑来报告。
曼施坦因深吸一口气,接过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熟悉又威严的声音。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J2M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