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安全屋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情报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人心焦。短暂的部署会议后,两组人马立刻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林剑平换下了便于行动的裤装,重新穿上了那件深豆沙色素面旗袍,但这次,她在外面罩了一件深灰色的、裁剪利落的薄呢短外套,脚下也换上了一双低跟但坚固的牛皮短靴。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旗袍是她的标志,也是融入某些场合的保护色;短外套和靴子则赋予了她必要的行动便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英气。她将乌黑的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更加紧实的发髻,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更添几分干练。
她的行囊很简单:勃朗宁手枪、备用弹匣、急救包、水壶、一小包压缩饼干、以及那份至关重要的“秋风扫落叶”计划摘要副本(以备不时之需)。沈逸飞则仔细检查着他那套宝贝的拆弹工具包,里面是各种型号的钳子、镊子、绝缘胶布、万用表、甚至还有一小块用于测试的C4塑性炸药(用于模拟和练习)。周小虎擦拭着他的消音PPK手枪,检查着飞爪绳索和万能钥匙,眼神里充满了即将投入战斗的兴奋。老耿派来的向导“老马”也到了,是个西十多岁、皮肤黝黑、沉默寡言的汉子,眼神像鹰一样锐利,对衢州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
另一边,林云飞、苏晓寒、赵立博也在紧张地准备着。苏晓寒将破译后的“秋风扫落叶”计划核心内容,用自创的复杂密码进行了多层加密,分别誊写在几份看似普通的商业信函和账本页上。林云飞和赵立博则反复研究着江南地区的地图,在上面标注出日军可能的进攻轴线和各抗日武装的预设集结区域,林云飞结合自己的军事经验,草拟了几条针对性的反制策略要点。
“记住,”临行前,林剑平将林云飞三人叫到一旁,声音低沉而郑重,“情报是生命线!务必确保安全送达!路上避开大路和关卡,宁可绕远,绝不冒险!与各组织的联络要谨慎,确认身份后再交接。晓寒,电台保持静默,除非万不得己,不要主动联系。云飞,策略建议点到为止,尊重地方同志的经验。立博,路上照顾好晓寒。”
“林参谋放心!”林云飞用力点头,“我们一定把情报送到!”
“林姐,你们在衢州千万小心!”苏晓寒眼中满是担忧。
赵立博也推了推眼镜:“我们会谨慎行事的。”
“老耿队长,”林剑平又转向老耿,“上海这边,特别是‘76号’和‘梅机关’的动向,就靠你盯着了。有任何关于衢州行动的风吹草动,务必想办法通知我们!”
“包在我身上!”老耿拍着胸脯,“你们只管去!上海有我们!”
没有过多的告别,两组人马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地火”安全屋,如同水滴汇入大海,分别扑向各自的战场。
林剑平、周小虎、沈逸飞在向导老马的带领下,混入了一列驶往杭州方向的运煤火车。他们蜷缩在冰冷的煤堆缝隙里,煤灰很快沾满了衣服和脸颊。沈逸飞忍着胸腹的不适,周小虎则警惕地观察着车外。林剑平裹紧了外套,旗袍的下摆沾满了煤灰,她毫不在意,闭目养神,脑海中不断推演着抵达衢州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应对方案。老马像块沉默的石头,缩在角落里,只有一双眼睛在黑暗中警惕地扫视。
火车在晨光中抵达杭州外围一个荒僻的小站。西人迅速下车,避开站台,钻入路旁的树林。在老马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徒步跋涉,避开大路和城镇,沿着乡间小路和山林,向衢州方向前进。
一路上,气氛压抑。沿途的村庄大多残破不堪,路上行人稀少,面带菜色,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麻木。日伪军的关卡和碉堡随处可见,巡逻队不时经过,气氛肃杀。林剑平等人尽量昼伏夜出,利用老马对地形的熟悉,像幽灵般在日伪控制区的缝隙中穿行。
沈逸飞的伤势在颠簸中有些反复,咳嗽加剧,但他强忍着,一声不吭。周小虎则充分发挥了机灵劲儿,时而扮作走亲戚的乡下少年,时而装成捡柴火的樵夫,在前方探路,避开可能的危险。林剑平虽然右腿伤势未愈,长途跋涉让她步履沉重,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她始终咬牙坚持,神情冷静,指挥若定。她那身沾满尘土却依旧难掩风骨的旗袍,在荒山野岭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坚韧,无声地鼓舞着身边的同伴。
“林参谋,翻过前面那座山梁,就是衢州地界了。”老马指着前方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岭,低声道,“机场在城西十几里外。”
林剑平点点头,抹去额角的汗水,目光投向远方。她知道,真正的考验,就在前方。衢州机场,这座承载着中国空军希望的前沿基地,正笼罩在巨大的阴谋阴影之下。而她,将带领这支小小的队伍,去挑战那无形的死神。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RC9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