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3章 准备出发

小说: 丧尸永不挂科   作者:佛系卡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丧尸永不挂科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RES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图书馆楼顶那点微光,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保温棚里激起的涟漪远超周明远最初的设想。

希望的火星虽转瞬即逝,却足以点燃九颗年轻心脏里名为“行动”的柴薪。

那并非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必须去“确认”的责任感——对图书馆可能的幸存者,对己逝同学未竟的期望,更是对自己能否熬过这个寒冬的终极拷问。

“导体计划”从周明远脑中一个疯狂的闪光,迅速凝结成保温棚里清晰可触的实体。

保温棚中央,应急灯稳定的白光投射在摊开的硬纸板上。

许菲菲用从快递单撕下的碳素笔芯,以惊人的记忆力勾勒出榆中校区从快递站到图书馆的详细地图。

线条精准,建筑轮廓分明,甚至连主要道路的宽度、行道树的分布、关键路口的视野盲区都标注出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素养在末世成了生存的罗盘。

“看这里,”许菲菲的指尖点在地图上一条不起眼的、贴着化学实验楼外墙的狭窄通道,

“这是‘鼠道’。平时堆满废弃实验器材和枯叶,几乎没人走。优点是全程有实验楼高墙遮挡,大部分路段在监控死角,而且……”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丧尸爆发时,这条道太偏,应该不会有大规模尸群拥堵。”

“缺点是?”王浩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精明的光。他的记账本翻开了新的一页,标题赫然是《导体计划风险评估与物资清单》。

“窄,”许菲菲言简意赅,“最宽处两人并行都勉强,一旦被堵住,前后夹击,几乎没有腾挪空间。而且,”她指向地图上几个点,

“这里、这里,是校内监控配电箱的集中点,虽然断电了,但金属箱体本身是个障碍,需要翻越或绕行。另外,这条道紧邻化粪池处理区……嗯,味道可能比较‘提神醒脑’。”

“总比在空旷大道上被当活靶子强。”孟翔掂量着手中的棒球棍,眼神锐利地扫过那条“鼠道”的路线,

“我打头,周明远断后。中间的人保持紧凑,一旦前面遇敌,后面的人能快速支援。狭窄地形,它们数量优势发挥不出来,正好给我当棒球练!”

“孟翔说得对,狭窄地形对我们有利。”林佳冷静分析,

“丧尸的关节僵硬在低温下更明显,转身和攀爬能力极差。只要保持阵型不乱,快速通过是可行的。”她己经在清点急救包里的物资,重点补充了止血带、消毒剂和简易夹板——显然为可能的狭窄空间冲突做了准备。

“那么,路线初步定为:快递站后门 → 绕过体育馆西侧 → 进入‘鼠道’ → 沿实验楼外墙 → 穿过废弃小花园 → 抵达图书馆后侧消防通道。”周明远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

“目标一:确认图书馆内部情况,寻找幸存者或……线索。目标二:尝试登上楼顶,利用铜像钟表作为信号增强的‘导体’,架设巨型铝箔天线,尝试接收外界信号,并尝试向更远距离发送我们的位置信息。陆川,技术上可行性如何?需要多少铝箔?”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全队唯一指定陆工身上。陆川早己进入亢奋状态,眼镜片上反射着电路图般的光。他面前摊开几张从记账本撕下的纸,上面画满了潦草的电路图、天线草图和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

“可行!绝对可行!”陆川激动得语速飞快,

“铜像本身是绝佳的巨型导体!我们不需要改造它,只需要用足够长、导电性尽量好的线缆,把收音机的天线接口连接到铜像的任意金属部位!理论上,整个铜像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线振子!增益会非常恐怖!”

他拿起一张画着抛物面草图的纸:“铝箔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连接铜像和收音机的‘引线’。铝的导电性虽然不如铜,但胜在我们量大!把那些快递袋的铝箔小心撕下来,尽量展平,多层叠压粘合,增加厚度和强度,减少电阻。然后用绝缘胶带或者……嗯,桐姐,有没有什么绝缘又粘的东西?”

陈雨桐正小心翼翼地用胶带缠绕一个果酱瓶的瓶口,里面是分层明显的“燃烧弹2.0”。她头也不抬:

“502?不行,低温可能脆化。绝缘胶带最好。或者……试试热熔胶枪?我们有小功率的,接应急灯电源勉强能用,粘接绝缘性应该不错,就是冷却后可能硬邦邦的。”

“就用绝缘胶带!”陆川立刻拍板,“多层铝箔叠合后,用绝缘胶带紧紧缠绕固定成一条‘铝箔电缆’!长度……从铜像基座到图书馆楼顶边缘,至少需要15到20米!多多益善!二是,如果能在楼顶找到支撑点,我们可以用铝箔拼接出一个简易的定向反射面,把信号更集中地朝可能存在的官方频道方向发射!这需要更大的面积,至少……嗯,两个平方起步!王浩,铝箔够吗?”

王浩早己在物资清单上奋笔疾书:“铝箔快递袋现有存量:完整大号12个,中号18个,小号(零食包装)若干。全部拆解展平,理论最大面积……估算约8-10平方米。连接线缆长度需求:20米,需多层叠合保证强度,实际消耗面积巨大。反射面需求2平米……勉强够用,但几乎没有冗余。”他抬头,镜片后是严肃的目光,

“这意味着,在制作和铺设过程中,不能有大的损坏和浪费。每一平方厘米的铝箔都至关重要。”

“压力山大啊……”苏晨裹在毯子里小声嘟囔,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鼻音,眼睛却亮晶晶地看着那些堆起来的银色快递袋,

“感觉像在玩一个不能存档的末日版手工课,材料费还贵得要命。”她顿了顿,看着陈雨桐手中危险的瓶子,又补充一句,“桐姐那边更刺激,玩的是不能炸膛的化学实验。”

陈雨桐终于停下手,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阿苏,你这张嘴啊……放心,姐的手艺稳得很。倒是你,裹得跟个粽子似的,待会儿‘锡纸’(指铝箔)裁剪的活儿,能拿稳剪刀不?”语气里带着熟稔的调侃。

苏晨立刻从毯子里伸出两只手,做了个“我很强壮”的弯曲姿势,结果动作太大差点把毯子掀掉,她赶紧又缩回去,只露出一双弯弯的笑眼:

“报告桐姐!为了‘导体计划’,保证完成任务!手抖?不存在的!就是……能不能申请一副手套?我怕‘锡纸’边缘太锋利,把我这双搞文学创作的纤纤玉手划伤了,影响以后开签售会。” 她故意把“纤纤玉手”说得一本正经,带着大学生特有的、自嘲式的冷幽默。

保温棚里响起几声低低的轻笑。沈知夏温柔地接口:“小晨的手确实要保护好。林医生,还有多余的手套吗?”

林佳从医疗包里翻出两副做实验用的丁腈手套:“只有这个,防滑但薄,聊胜于无。”

“总比没有强!谢谢林医生!”苏晨从毯子里伸出手,灵活地接过手套,对着光看了看,又小声嘀咕,“嗯……蓝绿色实验手套配银色锡纸,这末世时尚搭配,绝了。”

周明远也忍不住嘴角上扬。苏晨这种熟悉之后自然流露的、带着点蔫坏和自嘲的幽默感,像寒冬里一丝带着暖意的微风,恰到好处地缓解着紧绷的气氛。

他敲了敲硬纸板地图,把话题拉回正轨:“好,路线和‘天线’主体方案初步确定。王浩负责铝箔资源统筹和分配;陆川负责技术指导,设计‘铝箔电缆’和反射面的具体制作方法;陈雨桐负责提供绝缘材料支持;许菲菲继续细化路线,特别是‘鼠道’内的障碍物分布和翻越点细节;孟翔、我负责制定通过狭窄地形的具体战术队形和应急方案;林佳负责准备相应医疗预案;苏晨、沈知夏负责堡垒守备和后勤支援,同时……苏晨,铝箔裁剪和初步处理交给你,小心手!沈知夏协助王浩整理物资。”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温棚里的气氛瞬间从商讨转入紧锣密鼓的备战状态。

接下来的时间,保温棚变成了一个奇异的末日手工工坊兼战术指挥所。

王浩成了最忙碌的“材料总监”。他指挥着众人将铝箔快递袋按照大小分类。孟翔和周明远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沿着快递袋边缘拆解,尽量保持铝箔层的完整。拆下的铝箔被仔细地抚平皱褶,叠放在一起。

苏晨则坐在角落,面前堆着小山般的拆解好的铝箔片。

她神情异常专注,左手按着铝箔,右手握着一把由林佳友情提供的锋利的手术剪刀,沿着王浩用铅笔划好的标记线,一丝不苟地裁剪着。

苏晨的动作起初有些生涩,但很快变得流畅稳定。剪下的边角料也被她仔细收集起来,交给陆川评估是否还能利用。

“啧啧,苏晨这手艺,”孟翔抱着一摞刚拆好的大块铝箔路过,忍不住调侃,“以前在家没少帮妈妈做手工吧?这线条!啧啧啧,真首啊!”

苏晨头也不抬,剪子咔嚓一声利落剪断:“翔哥,这叫天赋异禀。再说了,这‘锡纸’现在可比黄金贵,剪坏一点,王会计能念叨我三天三夜。” 她说着,还故意朝王浩的方向努了努嘴。

王浩正在计算铝箔面积,闻言抬起头,面无表情地推了推眼镜:“苏晨同学,你手里那块边角料。请谨慎操作。”

众人又是一阵低笑剪得更小心了。

陆川则像个挑剔的工程师,检查着苏晨裁剪好的铝箔块和平整度,指导着陈雨桐如何用绝缘胶带将多层铝箔紧密地粘合、卷压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柔韧性的“铝箔条带”。

陈雨桐的手很巧,动作麻利,绝缘胶带在她手里服服帖帖,缠绕得均匀牢固。两人配合默契,一条条银光闪闪的“电缆”雏形开始出现。

“宽度再统一一点……对,就这样……胶带缠紧,中间不能有气泡……这里再加一层……”陆川的声音充满了技术性的严谨。

保温棚另一端相对空旷的区域,成了孟翔和周明远的临时训练场。

孟翔脱掉了臃肿的外套,只穿着毛衣,手持棒球棍,反复练习着在狭窄空间内的快速突刺、斜劈和格挡动作。他模拟着被前后丧尸夹击的情景,动作迅猛简洁,每一次挥棍都带着破风声,目标是想象中丧尸的太阳穴或下颌。

“狭窄空间,脚步最重要!”孟翔一边练习一边对周明远说,“不能后退太多,容易撞到后面的人。要用小碎步调整位置,侧身,利用墙壁做支点或者借力!棍子要收得快,不然卡在墙或者丧尸身上就完了!”

周明远认真观摩,也拿起自己的钢管模仿练习。他的动作不如孟翔专业流畅,但胜在冷静观察和学习能力强。

“还有,”孟翔停下,喘着气,抹了把汗,“真打起来,别光盯着眼前的。用余光扫两边和后面!狭窄通道,丧尸可能从侧面管道缝隙或者头顶钻出来!老周,你断后压力最大,要随时注意整个队伍的侧翼和上方!”

“明白!”周明远点头,眼神锐利。他想象着“鼠道”那逼仄的环境,以及林佳描述的丧尸在低温下僵硬但依旧致命的特点,将警惕性提升到最高。

两人还用废弃的纸箱模拟障碍物,练习快速翻越和掩护队友的动作。

许菲菲的地图旁边,多了许多用小石子、粉笔头做的标记。她眉头微蹙,不断在地图上比划着,口中念念有词:

“……化学楼后第三个配电箱,高度约1.5米,锈蚀严重,顶部有尖角,翻越时需要特别小心滑落和划伤……废弃小花园入口处有倒塌的景观石,形成天然掩体,但也是视野死角,可能有趴卧不动的丧尸……消防通道门锁类型未知,备用方案是陈雨桐的‘开锁水’(浓硫酸腐蚀锁芯)……”

她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并标注在地图上,同时和王浩沟通着可能需要的额外工具,比如是否需要携带简易绳索辅助翻越。

林佳将急救包重新分装,精简出两个轻便但功能完备的突击急救包,分别由她和周明远携带。她重点准备了应对撕裂伤、骨折和低温症的药物和器械,并反复检查密封性。

沈知夏则默默地和王浩一起,为即将出发的周明远、孟翔、陆川、陈雨桐、许菲菲、林佳、王浩准备着轻便但高热量的行动口粮——主要是掰成小块的压缩饼干和用保温杯装好的温水。她还细心地用布条将保温杯包裹起来,减少碰撞声响和热量散失。

王浩唠唠叨叨的嘱托,“留意外面丧尸的情况,在阵地里边待着千万别出去,一定等我们回来。”

苏晨正在裁剪一块形状复杂的铝箔,闻言抬起头,用力点头:

“放心王会计,我和知夏姐看家,保证守好阵地!你们可得多带点‘战利品’回来啊!” 她努力让语气显得轻松,但眼神里透着关切。

沈知夏微笑着将分装好的口粮包递给每个人:“平安回来,就是最好的战利品。”

时间在争分夺秒中流逝。当最后一条近十米长的多层“铝箔电缆”被陆川和陈雨桐用绝缘胶带仔细封装好,盘绕起来;当许菲菲的地图被熟记在每个人心中;当突击急救包和行动口粮分发完毕;当孟翔和周明远对狭窄通道的战术配合演练了数十遍……一切准备就绪。

保温棚里安静下来。每个人都检查着自己的装备:厚实但便于活动的衣物,围巾包裹住口鼻,手套戴好。主武器棒球棍、钢管等握在手中;副武器,陈雨桐分发的“辣椒水喷雾”、简易小刀放在最顺手的位置。装着铝箔卷、连接线、工具的背包背好。

陆川手里紧紧握着那台连接着修复好的便携电源模块的收音机,这是此行的核心目标之一。

周明远的目光扫过即将同行的六位伙伴的脸:孟翔的跃跃欲试,陆川的紧张与兴奋交织,陈雨桐的冷静专注,许菲菲的沉着谨慎,林佳的坚毅可靠,王浩的审慎算计。每个人的眼神里都燃烧着同样的火焰——去确认,去争取那一线希望。

他最后看向留守的沈知夏和苏晨。

沈知夏温柔而坚定地看着他们,轻轻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苏晨裹着毯子站在沈知夏旁边,脸被保温棚的温度和紧张的气氛蒸得有点红扑扑的。

她看着周明远,忽然小声说:“周哥,你们……一定要找到那个点灯的人啊。哪怕是……问问ta,那灯油或电池哪儿买的,这么抗冻。” 她的声音不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用她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关心和期盼。

周明远心中一暖,用力点头:“放心。我们会带答案回来。”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声音低沉而清晰,穿透保温棚的寂静:

“‘导体计划’,行动!”

卷帘门被孟翔和周明远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比保温棚内凛冽数倍的寒气裹挟着死寂与未知,瞬间涌入。门外,是榆中校区被冰雪覆盖的、危机西伏的夜。

七道身影,如同融入墨汁的水滴,悄无声息地依次滑入那片浓稠的黑暗之中。保温棚内,应急灯的光线被迅速压低,只留下沈知夏和苏晨屏息凝神的剪影,以及那扇缓缓落下的、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的冰冷铁门。

堡垒外,寒风呜咽,如同亡灵的恸哭。图书馆的方向,一片吞噬了最后一点光明的、深不见底的漆黑。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RES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丧尸永不挂科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RES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