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江城科技园六号楼。
浮点科技沙龙正式举办,整个展示厅明亮整洁,透明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投影墙正中央播放着六位参展者的项目简介。
随着主持人宣布开始,项目演示环节有序进行。
程小夏站在展示台前,手中拿着提前准备好的iPad,画面上是他们开发的智能交互界面实测版。
“本项目以用户情绪流动为导向,构建‘低干扰、高弹性’交互策略。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与错位式反馈机制,让技术学会后退,而非主导。”
她语速不快,每一个术语都经过她反复练习,连停顿都拿捏精准。
台下坐着评委、浮点科技几位高层,以及来自各高校的师生代表,气氛专注。
正当她准备播放实机演示时,后排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抱歉,打断一下。”
人群一阵骚动。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起身,说话毫不客气:“请问你展示的这个错位交互策略,是参考了《2023年微软HCI实验室》的Emotioreat模型吗?”
这句话像一枚石子砸入水面,立刻引发涟漪。
程小夏眉头轻蹙:“我们在模型训练初期确实有查阅部分前沿论文,但完整逻辑链与演算方法是独立完成。”
“可你这段代码……”对方调出一份PDF,“变量命名方式、数据预处理路径,和该模型demo在GitHub上的开源原型有超过80%相似度,是否解释一下?”
全场哗然。
主持人脸色微变,评委也低头开始查看资料。
程小夏心里一震,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她清楚自己没抄袭,可是——她的确在学习阶段研究过那份模型。
可那些命名、逻辑顺序,全是她亲自敲出来、重新优化过的,她敢发誓。
这时,俞辰站了起来。
他的声音冷静而清晰:
“我来回答。”
他走到展示台前,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快速输入几行指令,调出了他们项目从创建到最终版本的完整Git日志。
“请大家看清楚,这是我们的代码提交记录,从最初的第一版开始,每一个算法路径、每一个变量名的演化过程都有备份。这些提交时间早于对方所说的任何开源代码版本。”
他语速平稳:“就因为变量命名相似,就质疑抄袭,这在技术逻辑上不成立。你有完整证据吗?你可以比对函数结构和逻辑关系,而不是用几个关键词去暗示‘相似’。”
“我……”对方哑口无言。
程小夏看着他,眼底涌上一股莫名的情绪。
是信任,是托付,也是某种未明言的情感回响。
主持人站出来打圆场:“技术模型领域确实存在命名结构雷同情况,只要逻辑自成体系,并有提交记录,就不构成抄袭。这个问题暂时按‘无效质疑’处理,继续演示。”
危机暂时化解。
但程小夏知道——今天这个质疑,绝不是偶然。
傍晚,沙龙结束后。
她站在科技园外的风道口,风吹得她额前碎发微微发颤。
“你早就备好那些提交记录?”她问。
“嗯,我一首知道你写代码不抄的。”俞辰回答得很轻。
“那你为什么信我?”
“因为你会为了一个按钮的过渡动画纠结一晚上,”他侧头看她,“那样的人,做不出敷衍的事。”
风一瞬间安静下来。
程小夏心里突然有些酸,却又莫名暖。
“谢谢你今天替我出头。”她轻声说。
“我们是搭档。”他回得干脆。
她忽然开玩笑:“你刚刚发言那气场,不去当法务太可惜了。”
他挑了下眉:“我只想写代码。”
“还有呢?”
“还有——”他顿了顿,“站在你前面。”
这句话落下时,天边云层正散,一束光像是刚好落在他眼里。
她不敢看太久,转过脸,嘴角却不自觉。
“以后你就负责写那些高深莫测的模型吧。”她说。
“那你呢?”
“我就负责把它们包装得——有点人情味。”
夜晚,浮点科技的高层评审会议正在进行。
“这次的参展者水平超出预期。”一位产品经理说道。
“尤其是那个女生,程小夏。她的视角很特别,不只是工程思维。”另一人点评。
运营总监陈远点点头:“还有俞辰,逻辑清晰、思维稳定。我们需要那种不浮躁的人。”
就在这时,有人轻声提问:“沈放的项目你们怎么看?”
会场沉默几秒。
“他技术确实成熟,但过于封闭,表达上有距离感。”
“比起团队,他更像在独奏。”
陈远合上文件夹:“浮点科技需要的不是独奏者。”
屏幕上,名单被一一勾选。
同一时刻。
沈放站在学校旧图书馆楼顶,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滚动的论坛评论。
有几条提到程小夏的演示被误质疑,有人替她不平,也有人说是“炒作”。
他关掉界面,望着江城夜色,神情微沉。
指尖微微握紧。
这场博弈——他还没有输。
只是下一场棋,他准备亲自落子。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RZV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