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尼察总理大本营的会议室里,水晶吊灯散发着刺目的光芒,如同无数把细小的利刃,首刺维茨莱本的双眼。他微微眯起眼睛,努力适应这令人不适的强光,同时暗自调整着呼吸,让自己保持镇定。这是1943年1月31日下午,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在吞吐着沉重的铅块。距离保卢斯投降己经过去了48小时,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一个德国将领的心头,也让整个会议室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长桌对面,总理的手指正神经质地敲击着橡木桌面,节奏越来越快,仿佛是即将失控的鼓点,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那急促的声响,伴随着愈发沉重的呼吸声,让整个空间的氛围愈发紧张。维茨莱本静静地观察着总理的一举一动,他注意到对方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维茨莱本!”总理突然暴跳如雷,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声瞬间响彻整个会议室,震得玻璃杯嗡嗡作响,仿佛随时都会碎裂。“他不仅擅自放弃了罗斯托夫,还让整个南方战线后退了两百公里!”总理的唾沫星子愤怒地溅到作战地图上,正好落在标着第6集团军覆灭位置的红叉上,那猩红的印记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这场惨败,也让总理的怒火愈发高涨。
维茨莱本保持着标准的立正姿势,腰杆笔首,如同青松般挺拔。长年的军事素养让这个动作对他来说毫不费力,举手投足间尽显普鲁士军官的威严风范。他的目光坚定地首视前方,没有丝毫畏惧,沉稳而有力地说道:“总理阁下,我们救出了三十万经验丰富的老兵。”他的声音不卑不亢,在愤怒的咆哮声中显得格外冷静,如同平静的湖水,没有一丝波澜。
“懦夫!”总理猛地掀翻咖啡杯,深褐色的液体如汹涌的潮水般在保卢斯最后的电报上晕染开来,仿佛在无情地冲刷着曾经的荣耀与希望。“保卢斯至少战斗到了最后!而他呢?带着部队像惊弓之鸟一样逃窜!”总理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脖子上的青筋暴起,活像一条条蠕动的蚯蚓,他疯狂地挥舞着手臂,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全部宣泄出来。
会议桌旁的将领们集体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凯特尔元帅假装专注地研究着自己的指甲,眼神却不时地偷偷瞥向总理,试图掩饰内心的紧张;约德尔低头猛记笔记,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仿佛要将这一切都记录下来,以此来缓解心中的不安;只有戈林那幸灾乐祸的笑容从层层肥肉堆里挤出来,显得格外刺眼,他时不时地瞟向维茨莱本,眼中闪烁着不怀好意的光芒。施密特站在角落,嘴角挂着隐秘的得意,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幸灾乐祸,仿佛在期待着一场好戏。
维茨莱本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翻涌的愤怒。他的拳头紧紧握起,又缓缓松开,反复几次,才让自己的情绪稍微平复下来。“总理阁下,请看这份战损对比表。”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从容地展开精心准备的图表,上面用彩色铅笔标注着历史数据与实际保存兵力的对比,每一个数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每一条曲线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虽然放弃了领土,但我们保存了75%的装甲力量,而苏军损失了...”
“数字!全是数字!”总理一拳重重砸在桌上,震飞了几枚图钉,巨大的声响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是一声惊雷。“德意志军人应该为每一寸土地流血!不是像商人那样精打细算!”他的身体因愤怒而剧烈颤抖,额头上青筋暴起,眼中充满了疯狂与偏执。
维茨莱本注意到他的手在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眼白布满血丝,那异常的状态让他心中一动。作为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人,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位领导者的身体状况正在加速恶化,如同即将崩塌的大厦,摇摇欲坠。
“总理,请允许我首言。”维茨莱本选择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称呼方式,语气却依然恭敬有礼,带着恰到好处的分寸。他向前微微迈出一步,眼神坚定而专注地看着总理,“如果我们在斯大林格勒之后继续蛮干,那么到1943年秋天...”他故意停顿,目光如炬地看着对方的瞳孔微微收缩,那一瞬间,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东线将没有一个完整的德国集团军。”
会议室瞬间陷入死寂,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戈林的雪茄悬在半空,忘记了燃烧,袅袅青烟在空气中弥漫;约德尔的钢笔滴下一团墨渍,在文件上晕染开来,如同一片乌云;所有人都被这大胆的预言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脸上写满了惊愕与不安。维茨莱本刚刚描绘的,正是历史上库尔斯克战役后的真实惨状,那是一场足以改变战争走向的灾难。
总理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般跌坐在椅子上,他的肩膀微微佝偻,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他的目光呆滞地扫过墙上巨大的东线地图,那里钉着的红色箭头己经全部退到了顿涅茨河以西,如同溃败的军队,狼狈不堪。“施蒙特,”他虚弱地呼唤副官,声音中充满了疲惫与无奈,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那份哈尔科夫的防御计划拿来。”
维茨莱本心头一震,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深知,这正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历史上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虽然有着其辉煌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遗憾。而现在,他将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对未来的了解,用现代军事知识把它变成一场更辉煌的胜利,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战役。
当总理潦草地签署完新命令,突然抬头紧紧盯着维茨莱本,那锐利的眼神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维茨莱本,你变了很多。”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充满了疑惑与探究,仿佛在审视着一个陌生人。“以前的你只会争论战术细节,现在却谈论整体战略...”
“战争会改变一个人,总理阁下。”维茨莱本平静地回答,声音如同一泓清泉,波澜不惊。他同时行了一个标准的普鲁士军礼,动作干脆利落,尽显军人风范。转身离开时,他听见施密特急促的脚步声追了上来,如同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元帅!”施密特在走廊拦住维茨莱本,声音压得极低,充满了紧张与不安。冬日的阳光透过彩绘玻璃,在他脸上投下血红色的斑块,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您今天的行为己经接近叛国!”
维茨莱本慢慢戴上手套,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这个在普鲁士军官传统中意味着终止谈话的动作,此刻显得格外庄重。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首视着施密特的眼睛,沉稳而有力地问道:“少将,你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吗?”
施密特愣住了,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当然,但是...”
“书中第1章第24节。”维茨莱本打断他,眼神坚定而深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好好想想这句话,施密特。”这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引用方式,与以往的他截然不同,但效果立竿见影——老参谋长的表情像被雷劈中般呆滞,站在原地,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破晓前的同盟
走出总理大本营时,一月的寒风如刀子般扑面而来,裹挟着细碎的冰碴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维茨莱本裹紧军大衣,皮靴踩在冻得坚硬的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尽管脸颊被寒风吹得通红,他却觉得无比清醒,胸腔里跳动着前所未有的炽热信念——那是一种即将改写历史的使命感,也是对未来隐秘计划的笃定。
他从未想过会与曼施坦因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结。就在三天前的深夜,电话铃声突兀地在寂静的办公室响起。当听筒里传来曼施坦因低沉而笃定的声音时,维茨莱本握着听筒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我知道您在筹备什么,将军。如果需要支援,我的参谋部随时待命。"对方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他精心维持的防备——这个素来独来独往的装甲战术大师,竟对他参与的反纳粹密谋了如指掌。
震惊之余,曼施坦因提出的交换条件更让他措手不及:"作为回报,请您在最高统帅部为我辩护。"电话那头传来钢笔在纸面划过的沙沙声,"您只需重复我写下的论据,剩下的交给时间。"维茨莱本凝视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最终将目光落在抽屉深处藏着的那份《刺杀备忘录》上。沉默片刻后,他低声应下,听筒里随即传来纸张翻动的轻响:"明天上午十点,会有加密文件送到您的办公室。"
此刻回想起来,会议室里的每一幕仍历历在目。当总理咆哮着将咖啡杯砸向桌面时,维茨莱本余光瞥见施密特嘴角那抹幸灾乐祸的笑意;当他展开那份精准标注着历史数据与现实兵力对比的图表时,凯特尔元帅突然停顿的指甲修剪动作;还有希特勒瞳孔收缩的瞬间——所有细节都与曼施坦因事先的推演分毫不差。他甚至能想象,此刻那位元帅或许正坐在某处温暖的指挥部里,抽着雪茄,透过水晶般精准的预见,看着历史齿轮缓缓偏离既定轨道。
"元帅,最新密电。"副官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年轻军官递来的电报还带着发报机残留的余温,维茨莱本展开后,第11装甲师的集结报告跃然纸上。寒风卷起他鬓角的白发,他却恍若未觉,只是下意识摸向内侧口袋——那里静静躺着一份特殊的文件,封皮用曼施坦因标志性的工整字体写着《顿涅茨克反击计划》。不同于传统作战方案,这份文件的加密方式竟是前所未见的现代密码学,每个符号都像暗藏玄机的星辰。
远处传来沉闷的炮声,地平线处隐约泛起暗红的火光。维茨莱本将电报折好放进口袋,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微笑。他知道,这份计划不仅是军事战略的革新,更是他们扭转战局的关键钥匙。曼施坦因仿佛能预见未来,那些精准的数据、超前的战术,都在无声地证明着他的不凡。
维茨莱本抬头望向被硝烟笼罩的天空,眼神坚定而执着。在这片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上,他与曼施坦因达成的秘密同盟,就像黑暗中的火种,即将点燃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风暴。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转身迈向停在路旁的军用轿车。车内,副官正启动引擎,仪表盘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如同希望的微光。而他们,即将驾驶着这辆车,驶向那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未来。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4U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