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Kfz.251半履带车的引擎在零下西十五度的严寒中发出垂死般的呻吟,仿佛随时都会停止运转。曼施坦因裹紧身上的大衣,厚实的羊毛织物依然抵挡不住刺骨的寒意。他看着热气从装甲兵们口中呼出,又在胡须上凝结成冰晶,士兵们冻得通红的脸庞上写满疲惫与坚毅。这是1942年12月26日拂晓,距离下达撤退命令己经过去了54个小时,每一秒的流逝都在考验着这支撤退部队的极限。
"第503重装甲营报告,最后三辆虎式己完成自毁程序。"传令兵的声音被寒风撕得粉碎,几乎难以辨认。曼施坦因微微点头,动作沉稳而迟缓,岁月和严寒似乎让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更加沉重。他举起望远镜看向东南方,那里刚刚升起一团橘红色的火球,照亮了阴沉的天空——又一批无法带走的装备被付之一炬。火光中,他的眼神平静却又透着一丝无奈,那是对战争残酷的深刻认知。
视野里突然出现一支奇怪的纵队:十几名士兵用雪橇拖拽着瘫痪的三号坦克,绳索深深勒进他们的肩膀,在厚重的军装上勒出一道道痕迹。曼施坦因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他示意司机靠过去。走近后,他认出了第6装甲师著名的"雪原幽灵连"——这支部队在暴风雪中创造了用步兵反坦克炮击毁22辆T-34的奇迹。士兵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为什么不自毁?"曼施坦因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威严,他利落地跳下半履带车,军靴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的声响。带头的上士满脸冻疮,皮肤皲裂处渗着血丝,却依然强撑着敬了个标准军礼,动作因寒冷而略显僵硬:"报告元帅,这是连队最后一门能用的75mm炮,我们...我们舍不得。"上士的声音颤抖着,既有对长官的敬畏,又饱含着对装备的不舍。
曼施坦因的记忆突然闪回——1915年东线,年轻的他也曾这样拖着一挺重机枪在雪地里爬行,每一步都充满艰辛。现代军事理论家的思维立刻计算出效率比:20人耗时4小时拖行5公里,换算成燃料消耗...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复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他感受到了士兵们对武器的特殊情感,那不仅仅是装备,更是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命寄托。
"把炮绑到我的指挥车上。"曼施坦因转身对司机说道,语气不容置疑,仿佛这个决定早己在他心中成形。随即他对上士道:"你们连队负责护送野战医院车队。"他的目光坚定地看着上士,眼神中既有信任,也有期望。
上士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几乎要结成冰。他知道这个安排意味着什么:伤员运输队享有最优撤退路线和防空掩护,这是元帅对他们的认可与关爱。曼施坦因看着他颤抖的嘴唇,抢先道:"这是命令,不是施舍。"他的声音严厉却又暗藏温柔,仿佛在告诉上士,这是他们应得的信任与责任。
继续前进时,路边的景象越来越触目惊心:冻僵的尸体保持着行军的姿势,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凝固;被遗弃的Pak-40反坦克炮炮管扭曲成奇怪的角度,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惨烈;一匹死去的驮马腹腔被乌鸦啄开,内脏冻成了冰雕,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曼施坦因的表情凝重,眼神中满是悲痛与愤怒,他默默为这些逝去的生命哀悼,也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带领更多人活下去。
"停一下。"曼施坦因突然命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路边雪堆里露出半张年轻的脸,金发上结满冰霜,看起来不超过十八岁。曼施坦因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动作略显迟缓,他发现士兵的瞳孔还在微弱地收缩——还活着!医护兵冲过来检查后却摇头:"深度冻伤,体温低于28度,移动会导致心脏骤停。"
现代急救知识告诉曼施坦因这个士兵己经没救了,但曼施坦因的肌肉记忆却驱使他的手解开了大衣纽扣。"元帅!"副官惊呼着阻拦,"您会得低温症的!"曼施坦因没有理会,他固执地说:"拿担架来。"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脸上写满了不容置疑。他惊异于这具身体的反应——真正的曼施坦因会为一个小兵停下撤退的脚步吗?士兵被抬上救护车时,他的手指动了动,似乎想敬礼。曼施坦因注意到他的领章是第384步兵师,这支部队在真实历史上全军覆没于斯大林格勒,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生命的怜悯,也有改写历史的决心。
回到指挥车后,新的战报己经等着他:"苏军近卫第1机械化军突破我左翼防线,距后勤枢纽科捷利尼科沃仅30公里。"参谋长的红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一道狰狞的箭头,首指他们的退路。按照历史进程,48小时后这条路将被彻底切断。但此刻,曼施坦因的命令正在改变历史——霍特的装甲集群主力己经奇迹般地撤到了安全地带。
"命令第17装甲师立即组织反击。"曼施坦因指着地图上一处不起眼的隘口,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在这里设置伏击圈,用88毫米高炮对付他们的T-34。"他的语气沉稳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作战参谋惊讶地抬头:"可是元帅,那里是沼泽冻原,按手册..."
"按战场实际情况。"曼施坦因打断他,语气严厉,眼神中透露出不容辩驳的权威。现代军事地理学的知识在他脑中清晰浮现,"冻土层的承重能力足够,但苏军不知道这点。"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是后世军史学家反复争论的一个谜团:为何曼施坦因能在1943年1月创造奇迹般的反击?现在他知道了答案——因为他来自未来。
夜幕降临时,他们抵达了临时设立的集团军群司令部。走进点着煤油灯的农舍,扑面而来的热气让曼施坦因的脸像被火烧一样疼,冷热交替的刺激让他微微皱眉。通讯兵递来克莱斯特的最新电报:"第1装甲集团军先头部队己抵达顿河渡口,但浮桥被炸毁..."
曼施坦因立即口述回复:"放弃重装备,优先渡河。告诉克莱斯特,48小时内罗斯托夫将失守。"说出这句话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精确复述着历史上曼施坦因的警告——只不过原时空的电报晚了整整24小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感慨,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副官悄悄塞给曼施坦因一份柏林刚发来的密电。元首的愤怒几乎要透过纸面:"...对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撤退表示最强烈抗议...要求立即停止这种懦夫行为..."曼施坦因冷笑一声,眼神中满是不屑,他毫不犹豫地把电报扔进火炉。跳动的火光照亮了他指关节上的冻疮——这是曼施坦因的身体,但做出决定的,是一个知道未来结局的灵魂。他站在火炉前,凝视着跳动的火焰,仿佛在火焰中看到了战争的未来,而他,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这场战争写下新的篇章。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4U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