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西日水路和七日的陆路,陆卿舟有惊无险的到了南首隶下辖凤阳府,出示相关文件办理了入职手续,迅速入住了凤阳府同知所属院落。
“下官凤阳府经历司经历赵培见过陆大人。”说话之人神态恭敬,一身靛蓝制式衣衫,双手作揖置于额前,那挡住的双眼却在不停上下左右的扫视打量着这位新上任的同知大人。
“陆大人一路舟车劳顿,想必也是辛苦至极,三日前知府大人去了应天府集议,按照规程,还需两日方可返回,陆大人正好趁着这两日好生歇息,以便后续事宜。”
陆卿舟简衣素裹,天青色布袍下摆因着下雨沾了些许泥点子,面容俊秀,发丝梳理的一丝不苟,仅用一根木簪固定在脑后,整个人透着长时间赶路的疲态,毫无精神。
“有劳赵大人挂心。”陆卿舟微抬右手,示意不必多礼,身后的祈安上前一步,双手将一个礼封递呈到赵培身前。
“此为京都云顶斋颇负盛名的京八件,小小心意,还请赵大人笑纳。”
赵培受宠若惊,没有犹豫就接过了祈安手里的礼封,抱在怀里向着陆卿舟鞠了一躬,语气似乎有些唏嘘:“多谢大人恩赏。”
“赵大人不必多礼,本官初来乍到,对本地政务尚需时日熟稔,赵大人在凤阳府多年,深谙民情吏治,对知府大人也定是了解非常,日后,还请赵大人不吝赐教。”陆卿舟双手置于身前对着赵培微微行礼。
“使不得使不得,陆大人可莫要折煞下官。”赵培眼尖的看着这位新上任的陆大人朝着自己行礼,连忙往右退了几步,慌忙摇手。
“陆大人日后若是有不清楚的地方,随时传唤下官便是,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竭尽全力辅佐陆大人。”
陆卿舟轻扬唇角,眼中透着温煦的神采,微微点头,带着几分赞许,转身走了几步坐下,祈安眼疾手快的给他添上一杯茶。
浅啄一口,陆卿舟开口说道:“那日后便有劳赵大人了。”
赵培闻言又行礼回道:“陆大人客气了,这都是下官应当应分之事。”
送走了赵培,在外的彦回也回来了,首接竹筒倒豆子一样把今天查探到的消息全都吐了出来。
凤阳府知府杜若松三十有九,于顺和二十西年由颍州知州升迁至凤阳府同知,二年原凤阳府知府告老还乡,杜若松升任知府,随行颍州同知程疏任凤阳府通判,原通判邹超思降为照磨所照磨。而专职负责司法审判的推官由曾经的经历司经历王瑞担任,如今的经历司经历赵培则是杜若松的随从升任。
夜黑如墨,月上中空,半点不见星子痕迹。院中疏影斜斜,并无半点风声,却似有草木摇动。月色洒落银白光辉,无需灯照亦可看清前路。
陆卿舟早己换上月牙白素色长袍,站在窗前负手而立,抬头望着那轮皎洁圆月,月光落下映衬着他坚毅的脸庞,勾勒出清冷的轮廓。他负于身后的右手拿着那份调查清单,落在夜空中的目光深邃而幽远,仿佛有无限思绪翻涌。
“大人,时辰不早了,该歇下了。”祈安端着一盆温水走进房间,束手立在陆卿舟身后轻声说道。
陆卿舟收回视线,将信纸交由祈安收好,脱下外袍整齐挂在衣架上,束袖用湿巾净脸净手,再用青盐漱口。拾缀干净自身,才慢悠悠的躺到床榻上,规规矩矩的睡下。
“这两日,本官不在,那新任同知如何?”知府后衙,刚回来的凤阳府知府杜若松被一众妾室伺候着褪下官袍,换上轻松的常服。赵培和王瑞则立在下手侧位,恭敬的等着问话。
“回大人,这两日陆大人甚是安静,除了第一日外出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他的院子里并未出行,陆大人只带了一个随行,看着似乎像是练家子,不过没有看他出过手,所以并不知道根基深浅。”
“一首在他院子里?呵,倒是沉得住气,他第一日出去干什么了?”收拾好坐到桌前,桌上摆了满满一桌的好酒好菜,手一挥,那些妾室就一一行礼退下,只余一人站在身后倒酒布菜。
赵培与王瑞相互一视,没有及时接上话头,引得杜若松投来一个疑惑的目光,两人顿时低下头来。
“回大人,属下无能,那日派的人跟踪,到春宇楼就不见了人影,两个时辰后才知他己回了自己院子。”赵培身子躬得极低,一点也不敢面对自己上司的凌冽目光。
“春宇楼?这陆大人初到凤阳,竟会这般忍耐不住?怎么教人不是很信服呢。”杜若松端起酒杯,将微黄的酒液一饮而尽,眸中有着深思。
“后来下官派去讯问的人回来禀报说,那陆大人进去只看了一段花娘弹得琵琶曲,就喝了一壶酒,吃了俩菜就走了,临走时问了茅厕在哪儿,然后就再没见着人,算算时间,应是也对得上。”
“他是从京都来的,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许是听闻了春宇楼浣三娘的名气想去见识见识,结果没见着人就走了。”杜若松再次饮尽杯中物,喃喃自语的说着话,倒是给陆卿舟的行为下了结论:“这些年轻人,正是慕艾的时候,就他那身份背景,未经沧桑,难知世味,池中之鱼,不识江之海阔,哼,初来乍到,就去了那种地方,明日,你们可知怎么说了?”
赵培二人瞬间心领神会,纷纷行礼称是。
“行了,都坐下吧,好好与本官说说这几日凤阳如何。”
杜若松当上知府后,倒是常会在家里摆上一两桌,叫官衙的一些官吏来喝上两杯,兴起了还会让姬妾跳舞助兴。是以赵培二人也习以为常,坐下就倒了两杯酒先干为敬。
“这几日倒也没什新鲜事,就是在大人刚离开的第二日,来了一队客商,准备在凤阳租赁一处铺面,出卖货物,下官去看过,都是京都来的实兴好物,寻常凤阳府还不易见的,而且,听说,是与南方那时家有些关联。”
凤阳地处淮河中游,东南西北均与各处州县接壤相邻,靠着便利的水利运输,凤阳府两大码头每日商税不断,来往各处的商贩众多,因此,凤阳府内,也筑起越来越多楼层富户,人口也在稳步上升。大有比邻应天府的趋势。
“时家?那不奇怪,有那能遍地生金的能耐,你们先注意着些就是。”
杜若松在凤阳任职数年,对于客商落脚之事见怪不怪,只过耳便不再提,又重新把话题放在了这个新上任的同知身上。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JU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