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逸尘的预感引起了总部的高度重视,一份加密命令如闪电般迅速下达。命令明确指出,由凌逸尘全权负责此次任务,在原有的情报网络基础上,迅速而隐秘地进行扩张。重点覆盖那些可能遭受袭击的交通线、物资节点以及周边的敌占区,务必摸清“残影”分队的动向以及国民党内部暗线的具体阴谋。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然而,凌逸尘就像一台精准的机器,在接到命令的瞬间便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他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老榆树”情报站,与“老根”进行了一场彻夜长谈。两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梳理着当前情报网的每一个细节,分析其中的薄弱点和需要加强的方向。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他们发现“双河集”这个地方至关重要。它是进入根据地的西大门,地理位置十分敏感。然而,这里的联络点却只有一位以教书先生身份为掩护的老同志“夫子”,信息渠道相对单一。
面对这样的情况,凌逸尘毫不犹豫地决定亲自前往“双河集”。他深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也明白只有亲自去了解情况,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凌逸尘化装成收购山货的行商,背着褡裢,来到了“双河集”。他没有首接去找“夫子”,而是在镇上的茶馆、米行、车马店转悠,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人。他看中了茶馆里一1
机灵的跑堂小二“小栓子”。这孩子家境贫寒,父亲在之前的扫荡中被鬼子杀害,对日寇有着刻骨的仇恨,而且记忆力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个天生的情报苗子。
凌逸尘通过“夫子”,在一个安全屋秘密接触了“小栓子”。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平静地告诉小栓子,他父亲那样的惨剧,不能再发生。想要保护更多的乡亲,需要有人做“暗处的眼睛和耳朵”。小栓子咬着嘴唇,眼中闪烁着仇恨和坚定的光,用力点了点头。凌逸尘对他进行了最基础的训练:如何观察可疑人员(口音、穿着、行为习惯),如何记忆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特征),如何用最不起眼的方式传递情报(比如在特定墙角划记号,把纸条塞进某块松动的砖缝)。在敌占区的县城“临江”,局势异常紧张和危险。原本活跃在此地的内线“账房”,由于近期敌人加强了管控措施,其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面对这种困境,凌逸尘决定另辟蹊径。经过一番周折,他通过一条秘密渠道,成功地与一个在伪警察局当差的远房表亲“吴三”取得了联系。
吴三这个人胆小怕事,但同时也非常贪财。他家有一位年迈病重的老母,急需大量金钱来治疗。凌逸尘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采取威逼的手段,而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向吴三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告诉吴三,如果他能协助完成这个任务,不仅会得到丰厚的酬金,而且还能确保他和他的家人的安全。毕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财富和安全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凌逸尘给吴三布置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任务:密切留意伪警察局内部关于“特殊人物”或“特殊行动”的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那些涉及与城外不明武装或特定商团接触的情况。
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和隐蔽,凌逸尘与吴三约定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接头方式——死信箱。这个死信箱位于一座废弃的城隍庙内,具置是在特定香炉灰下。
这种接头方式不仅隐秘,而且几乎不可能被敌人发现。只有凌逸尘和吴三知道这个秘密,从而保证了情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陆码头“老鸦滩”是物资流通的咽喉。这里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汇聚。凌逸尘物色了一个在码头扛活的小把头“赵大锤”。赵大锤为人豪爽,在苦力中颇有威信,消息灵通。凌逸尘以“山货商”的身份与他结识,几顿酒下来,摸清了赵大锤的底细——此人虽有些江湖气,但重义气,看不惯鬼子汉奸欺压百姓。凌逸尘亮明身份(有限度的),请他帮忙留意码头上是否有生面孔的武装人员活动,是否有大批非正常货物(特别是军火、炸药)的异常装卸。报酬是硬通货——边区紧缺的药品。赵大锤拍着胸脯应承下来。
后方,苏婉晴成为了凌逸尘最坚实的后盾。她利用在根据地后勤部门工作的便利,为凌逸尘的行动提供各种支持:准备伪装身份所需的衣物、路条;筹措活动经费和用于收买的物资(药品、布匹、盐巴);更重要的是,她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无线电知识,开始大胆地尝试修复和架设一些简易但又便于隐藏的小功率电台。这些电台虽然功率不大,但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她精心挑选了一些关键的情报点,将这些小功率电台配发给它们,以缩短情报传递的时间,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
凌逸尘则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织网者,在根据地与敌占区的边缘地带来回穿梭。他拥有过人的胆识、精准的识人之眼以及灵活多变的处事方式,这些特质使他能够将一个个原本毫无关联的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他的努力下,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人们,如机灵的茶馆小二、胆小的伪警察、仗义的码头把头、沉默的船夫以及谨慎的货郎等,都成为了这张情报网中的重要节点。
这张情报网以“老榆树”为核心,触角延伸至交通要道、物资节点、敌伪机关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它就像一张巨大而严密的蜘蛛网,悄无声息地笼罩着这片区域。
每一个节点都如同一个敏感的神经末梢,时刻保持警惕,准备捕捉敌人阴谋的蛛丝马迹。这张网不仅是传递情报的通道,更是守护根据地命脉的关键屏障。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XA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