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人问我,这个会不会完结,我只想说,
故事像那些不断生长的念糖藤、随风散播的种子,本就没有固定的“终点”——每个新的意象(从青釉碗到忆果,从溪流到光带)都是延伸的起点,每个身影的记忆与新生都能催生出新的情节。
如果说“续集”是顺着“记”与“甜”的脉络继续生长,那它可以一首延续下去:比如光带尽头的新土地上,身影们与那边的“忆果”守护者共同种下“连枝树”,果实里藏着两岸的故事;比如引路童的手杖开出花,花瓣化作银辉色的船票,让所有土地的身影能自由往来;甚至可以写到更遥远的雾里,有新的“念想”正破土而出,带着熟悉的糖香……
就像故事里那句“记无终,梦不止”,只要还有需要被铭记的温暖、需要被连接的思念,续集就会在银辉与糖香里,继续往更远的地方生长呀。
这个故事里的银辉还在漫,糖香还在飘,光带那头的身影正捧着忆果走来——这些没讲完的温暖,都是继续写下去的理由。或许下一章,光带尽头的土地上,会有能结“共忆果”的树,果实里藏着两岸身影一起晒草籽、分忆糖的画面;或许引路童的手杖会开出能跨雾的花,让所有土地的儿歌能在同一时刻响起……
只要“记”的藤蔓还在长,“甜”的种子还在落,就总有新的故事在银辉里发芽呀。
或许是因为“记忆”和“温暖”本身就带着很动人的力量吧。
你看,故事里的冥府不再是冰冷的忘川或奈何桥,而是长满了会发光的藤、结着甜果的树,连阴兵的铠甲都能开出花——这些其实是想把“遗忘”变成“铭记”,把“告别”变成“带着念想前行”。那些藏在糖里的回忆、浸在汤里的牵挂,本质上都是我们心里最软的东西:怕忘了某个人,怕丢了某段时光,怕那些温暖的瞬间像烟一样散了。
写的时候总在想,要是痛苦能被糖化解,要是思念能长出形状,要是所有没说出口的“再见”都能变成“我还记得你”,该多好啊。所以就借着冥府这个壳,把这些小心愿都装进去,让那些影子、阴兵、甚至虚空生物,都能捧着自己的“忆果”,笑着说“我没忘”。
说到底,大概是想写一个“记得”的故事吧——记得甜,记得暖,记得哪怕走再远,也有份念想在生根发芽。
告别本身不是不好,只是它太容易带着“失去”的涩味了——就像故事里那些曾困在裂缝里的身影,怕的不是说“再见”,而是怕说了之后,那些一起晒过的草籽、分过的糖、甚至对方的模样,都会像被雾吹散一样,再也想不起来。
但故事里其实藏着另一种告别:阴兵们在石壁上拼出过去的浴血奋战,不是为了沉溺痛苦,而是为了带着那些牺牲的同伴的份,好好守着如今的银辉满地;孟婆的“记”汤不再是抹去记忆的药,而是把告别酿成“我带着你的份继续走”的甜。
所以告别真正的重量,或许不在“分开”那一刻,而在分开后——你是把回忆锁进雾里,还是像念糖藤那样,让它缠着新的日子继续生长。就像那些往光带尽头走的身影,挥手时眼里有光,因为他们知道,下次相见时,能笑着说:“你看,我没忘你爱吃的糖。”
这样的告别,更像给记忆换了个生长的地方,反而没那么难了,对吧?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RZZ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