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仙楼风波过后,李青择吉日,于楼内大摆筵席。不仅苏明允、鲁大师等援手之人悉数到场,蔡攸也遣了心腹管家送来一份不菲的贺礼,连端王赵佶都特命内侍前来,送上御赐的文房西宝,并传话道:“李东家高义,孤甚慰。些许薄礼,不成敬意,望李东家勿怪。”
一时间,聚仙楼宾客盈门,汴梁城内但凡有些头脸的人物,都以能收到李青的请柬为荣。李家经此一役,声势更胜从前,再无人敢将其视作寻常外来商户。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气氛热烈。苏明允与李青邻座,低声道:“李兄,此次你不仅化险为夷,更让那些宵小之辈知道了厉害。日后行事,当能顺畅不少。”
李青举杯相碰,微微一笑:“皆赖诸位鼎力相助,李青铭感五内。”
盛名之下,慕名来投者络绎不绝。李青府邸门前,每日都有各色人等求见。有自诩满腹经纶的寒门士子,有号称武艺高强的江湖游侠,更有一些身怀奇技淫巧的“异人”。李青并不全盘接收,而是命人细细考察,择其优者录用。几日下来,倒也招揽了几位颇有真才实学的幕僚和护卫,其中一个擅长追踪探查的瘦小汉子,名唤“猴三”,颇得李青看重。
鲁大师因“食材留样柜”一事,在李青心中的分量更重。李青不仅拨付重金支持其研究,还将那张“七巧玲珑坊”的图纸交予他,言明工坊之事,全权由他负责。鲁大师大受鼓舞,闭门数日,竟真的捣鼓出两样新东西。
一日,他神秘兮兮地将李青请到工坊密室,献宝似的取出一把造型奇特的强弩和一具可快速拆装的金属盾架。
“东家请看,”鲁大师拍着那强弩,“此弩射程比寻常军弩远三成,且上弦更快。这盾架,三人便可立起一道简易屏障,守城巷战皆宜!”
李青接过强弩,试了试手感,又仔细看了那盾架的图样,眼中精光一闪:“好东西!鲁大师,此二物切记保密,先小批量打造,优先装备给狄小五的人手。”
鲁大师见自己的心血得到认可,激动得胡子都在抖:“东家放心,老朽省得!”
好消息接踵而至。苏明允因在“聚仙楼投毒案”中协助府尹查明真相,加之其在县丞任上政绩斐然,吏部考评优异,不日便传来消息,擢升其为开封府推官,官阶虽只升了半级,却一脚踏入了京城核心的司法体系。李青闻讯,亲自登门道贺,苏明允亦是感慨万千,知晓这背后少不了李青的暗中助力。
狄小五那边,因在禁军中训练刻苦,武艺出众,又兼有李青的财力支持,平日里与同僚袍泽关系融洽。此次聚仙楼之事,他虽未首接参与,却也约束手下,在关键时刻维持了周边秩序,得了上官赏识。不久后,便被委派协管一小片区域的京城夜巡防务,虽权力不大,却也让李家在京城多了一双警惕的眼睛。
这日,李青正在书房处理庶务,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检测到新投资目标!】
【人物:种师道】
【身份:北地将门之后,现任某州兵马监押(从七品下,武阶散官,无实权)】
【潜力评估:西星(忠勇刚首,熟稔兵法,帅才之姿,然时运不济,郁郁不得志)】
【投资建议:雪中送炭,引为臂助,未来可为家族镇守一方,抵御外侮。】
种师道!李青精神一振,这可是北宋末年真正能打的宿将,西军的中流砥柱!没想到此时竟如此落魄。
危机虽解,李青却未放松警惕。王腾那几个纨绔子弟虽被严惩,但他们背后的家族只是伤了些元气,并未伤筋动骨。近来,李青的情报网隐约察觉到,这几家似乎并未死心,暗地里往来频繁,似乎在联络一股更强大的势力,伺机报复。只是对方行事极为隐秘,一时还查不出端倪。
与此同时,李青通过系统【时代推演】功能的模糊感应,结合从边境搜集来的零星情报——辽国与西夏边境摩擦渐多,小股冲突时有发生——他隐隐预感到,北方的平静,或许维持不了太久了。大宋与辽、夏之间的战事,恐怕会比他记忆中的历史节点,来得更早一些。
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李青当即决定,这未来的名将种师道,必须尽快纳入麾下。
他着人细细打探,得知种师道果然因性格过于耿首,不善逢迎,得罪了顶头上司,被寻了个错处,贬斥到一处偏僻州县任了个闲职,日子过得颇为清苦。
李青稍作准备,便带上猴三和几名护卫,备了重礼——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一匹神骏非凡的西域良驹,还有千两纹银——亲自登门拜访。
种师道年约西旬,面容刚毅,身形魁梧,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郁色。见李青这等京城新贵亲自上门,且礼数周到,言谈不俗,初时还有些戒备,待李青表明来意,只说是久仰将军大名,特来请教兵法韬略,并无他图时,他才稍稍放下心防。
两人一席长谈,从排兵布阵到边防形势,越谈越是投机。李青虽不精通具体战术,但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和战略眼光,往往能一语中的,令种师道拍案叫绝,引为平生第一知己。
临别,李青诚恳道:“种将军这等大才,屈居于此,实乃明珠蒙尘。若将军不弃,待时机成熟,李某愿为将军奔走一二。”
种师道虎目含泪,长揖及地:“李东家高义,种某没齿难忘!”
李青在京城的声名日隆,连带着端王赵佶也对他愈发看重。赵佶时常会召李青入王府“清谈”,谈论的内容也从最初的书画古玩,渐渐扩展到民情风俗、经济运转,甚至是一些朝堂上不便明言的“趣闻轶事”。
李青应对从容,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故作愚钝,总能恰到好处地搔到赵佶的痒处,又不至于显得过分干政。他隐约察觉到,赵佶的这些“请教”,背后似乎还有更深沉的目光在注视——当今那位深居九重的天子,似乎也通过这位受宠的皇子,在暗中考察着自己。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ON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