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的落网和凌迟处死,如同一剂猛药,让朱元璋因空印案而高度紧绷的神经略微松弛了些许。至少,这证明了空印案中,确实有外部势力在兴风作浪,并非全然是大明官员内部的腐败。这也使得朱元璋在后续处理空印案牵连官员时,那股“一刀切”的狠戾之气,稍稍收敛了几分。
萧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丝微妙的变化。他知道,这是为那些罪行轻微,或确实是被冤枉、被胁迫的官员争取一线生机的最佳时机。他连夜整理出一份详细的甄别名单,将锦衣卫在暗中调查核实后,认为罪不至死,甚至可以从轻发落的数十名官员的案情摘要、疑点分析以及相关的旁证一一列出,呈交给了朱元璋。
奏折递上去之后,萧衍的心也悬着。他不知道朱元璋会作何反应。毕竟,这位皇帝的“严刑峻法”是出了名的。
与此同时,那个从巴特尔口中意外蹦出的“净火坛”,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了萧衍的心头。他反复在【记忆宫殿Pro】中搜索,却找不到任何关于这个组织的记录。这让他意识到,这“净火坛”恐怕是一个隐藏极深、能量不容小觑的秘密组织。它与前元残余势力有何关联?它在大明境内潜伏了多久?又有何图谋?这些问题,都让萧衍感到一种莫名的寒意。
他不敢大张旗鼓地调查,以免打草惊蛇,只能暗中分派自己最信任的几名心腹,如宋辙、林豹,以及那两个被他亲自调教过的萧记、萧影,让他们留意市井传闻、江湖异动中,是否有与“火”、“祭坛”、“红袍”等相关的零星线索。
对于那些尚在狱中,案情存疑,但又缺乏足够证据证明其完全清白的官员,萧衍则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拖延”策略。他会以“证据链尚不完整,需进一步核查”、“涉案人员众多,关系复杂,需仔细甄别”等理由,将案件的审结日期一拖再拖。或者在定罪量刑的讨论中,不动声色地引导,将一些原本可能判处死刑的,往流放、革职等方向争取。
他知道这样做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但每当看到那些官员家属绝望的眼神,想到那些可能因一纸空印而家破人亡的无辜者,他便觉得,这份风险,值得去冒。
京城,萧府。
徐妙云听完萧衍对当前局势的分析,以及他对“净火坛”的担忧后,秀眉微蹙。她那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眸子,闪过一丝凝重。
“萧大哥,你做的这些,都是在刀尖上行走。”徐妙云轻声道,“陛下虽然暂时息怒,但空印案的根子未除,他的猜忌之心便不会彻底放下。你此刻的‘仁慈’,落在有心人眼里,便是‘收买人心’的把柄。”
萧衍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其中的凶险。“但总得有人去做。多救一个,便是一个家庭的完整。”
徐妙云沉吟片刻,道:“官面上的事情,妙云不好首接插手。不过,那些被株连的家眷,尤其是妇孺老弱,生活无着,着实可怜。我徐家在京中尚有些薄产,可以萧大哥你的名义,暗中接济一二,至少让她们能有个活路。也算是……为你积些阴德,化解些戾气。”
萧衍心中一暖,看向徐妙云的目光中充满了感激:“妙云,如此……多谢你了。”他知道,徐妙云此举,不仅仅是简单的施舍,更是在无形中为他化解潜在的怨气,甚至在民间为他积攒一份难得的声望。这种不求回报的默默支持,比任何言语都来得珍贵。
“萧大哥与我,何须言谢。”徐妙云浅浅一笑,如春风拂柳,“只是那‘净火坛’,听起来便不是善类。凤阳府的巴特尔既是其成员,说明此组织与前元势力必有勾结。萧大哥调查此事,务必万分小心,切不可轻举妄动。”
萧衍的“暗中操作”,以及徐妙云的“善举”,虽然都做得极为隐秘,但京城之内,耳目众多,又岂能完全瞒过朱元璋?
几日后,朱元璋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萧衍。
没有雷霆震怒,也没有嘉奖勉励。朱元璋只是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目光平静地看着萧衍,仿佛在看一个许久未见的晚辈。
“萧衍啊,”朱元璋放下茶杯,声音不咸不淡,“朕听说,你最近很忙啊。除了查案,还要……体恤下情?”
萧衍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他躬身道:“臣份内之事,不敢懈怠。至于体恤下情,乃是体察到空印案株连甚广,确有无辜受累之人,若一概严惩,恐失民心,亦非陛下仁政之本意。”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莫测高深的笑容:“仁政?萧衍,你倒是替朕考虑得周全。不过,锦衣卫的职责是为君分忧,清除奸佞,而不是替朕行妇人之仁。有些事情,做过了,便越界了。”
看似平淡的几句话,却字字千钧,压得萧衍几乎喘不过气来。他知道,这是朱元璋在敲打他,警告他不要玩火。
【鉴心神瞳】悄然开启,萧衍仔细观察着朱元璋的每一个细微表情。他从那双深邃的帝王眼中,读到的并非是全然的否定与愤怒,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有警惕,有试探,也有一丝……默许?
萧衍瞬间明白了。朱元璋并非完全反对他救助那些罪不至死的官员,毕竟,这位马上皇帝也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大规模的株连确实会动摇统治根基。他真正担心的,是萧衍借此机会收买人心,培植私人势力,最终尾大不掉,威胁到他的皇权。
帝王心术,果然深不可测。
萧衍额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必须立刻打消朱元璋的这种疑虑。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异常“诚恳”:“陛下教诲的是!臣年轻识浅,思虑不周,险些辜负陛下厚望。臣日后定当谨记陛下教诲,凡事以国法为先,以陛下圣断为尊。绝不敢再有丝毫逾越!”
说罢,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急功近利”的神色:“启禀陛下,臣近日在整肃锦衣卫内部纪律时,发现有几名校尉,平日里懒散懈怠,办案拖沓,甚至还有接受吃请的劣迹。臣以为,锦衣卫乃天子亲军,纪律必须严明!臣己将此数人革职查办,并杖责八十,以儆效尤!虽手段酷烈了些,但臣以为,非常时期,当用重典,方能震慑宵小,确保我锦衣卫队伍的纯洁与战力!”
他故意将“手段酷烈”、“用重典”等词说得掷地有声,仿佛自己是一个为了维护纪律不惜一切代价的酷吏。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他自然知道萧衍这番话的用意。这是在向他表态,表明自己并非一味“仁慈”,在需要“铁腕”的时候,也绝不手软。这种“自污”式的表忠心,倒也算是一种聪明的应对。
“嗯,”朱元璋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锦衣卫的纪律,确实要抓紧。你做得……尚可。”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许,“空印一案,牵连甚广,朕也知道有些官员确有冤情。你那份甄别名单,朕看了,有些……也算合情合理。朕会交由三法司再行核议。但你要记住,法不容情,国之根本,不可动摇。”
萧衍心中一块大石悄然落地。他知道,自己这一关,算是勉强过去了。朱元璋虽然依旧对他存有戒心,但至少暂时不会因为他“暗中操作”而降下雷霆之怒。
只是,这种在帝王猜忌的夹缝中求生存,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RB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