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 论功行赏波澜起,帝心难测藏隐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元末明初:我建立六百年锦衣世家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RBS/ 章节无错乱精修!
 

承天门的大火终于被扑灭,但刺鼻的焦糊味和血腥气,却像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在应天府的上空,久久不散。

炎尊授首,净火坛妖人作鸟兽散,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惊天巨变,在黎明之前,被萧衍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强行摁了下去。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

当萧衍拖着一身疲惫,清洗掉满身的血污,换上官服踏入奉天殿时,迎接他的是百官敬畏、惊叹、乃至嫉妒的复杂目光。经此一役,萧衍的名字,己经不仅仅是天子近臣、锦衣卫新贵那么简单,他成了在危亡之际,以一人之力挽救了皇城安危的英雄。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色虽有倦意,但眼神却锐利如鹰。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毫不吝惜赞赏之词,将萧衍从头到脚夸了个遍。

“萧衍护驾有功,临危不乱,智勇双全,实乃我大明之栋梁!着,即刻擢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正三品!赐黄金千两,府邸一座,锦缎百匹!其义子萧景,协同有功,升锦衣卫百户!其余参战将士,一体按功封赏!”

指挥同知!

这个官职一出,朝堂上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意味着,年仅二十余岁的萧衍,己然成为锦衣卫的二号人物,地位仅在指挥使之下。如此火箭般的晋升速度,在大明开国以来,绝无仅有。

一时间,萧府门庭若市,前来道贺、攀交情的官员几乎踏破了门槛。萧衍应付着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他悄然开启【鉴心神瞳】,眼前的世界再次化作情绪的海洋。大部分人身上是代表着真心恭贺的明黄色,或是代表着羡慕的淡绿色。然而,在人群的角落,几位手握重权的开国勋贵和几名位高权重的文臣身上,他却看到了截然不同的色彩。

淮西一脉的某位侯爷,眼中是深藏的嫉妒与警惕,那是一种领地被侵犯的蓝色。而以宋濂、刘基为首的文官集团中,几位老臣的眼中,则是一片深沉的灰色,那是对武臣权力过分膨胀的忧虑与排斥。

荣耀的背后,是看不见的暗流。

三日后,朱元璋在武英殿单独召见了萧衍。

没有了朝堂上的威严,此刻的朱元璋更像一个寻常的长者,他甚至亲手给萧衍倒了一杯茶。“坐,咱君臣之间,不必拘礼。”

“谢陛下。”萧衍欠身坐下。

“承天门那一夜,你做的很好。”朱元璋呷了口茶,语气平淡,“比咱想的,还要好。咱让你去查净火坛,你不仅查了,还把他们的老底都给掀了,顺手还把他们的神给宰了。”

萧衍不敢居功:“皆是陛下天威浩荡,臣不过是奉命行事。”

“少来这套虚的。”朱元璋摆了摆手,眼神忽然变得深邃起来,“萧衍,你可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萧衍心中一凛,他知道,真正的谈话开始了。

“臣明白。”

“你不明白。”朱元璋摇了摇头,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你现在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是咱身边的利刃。刀太快了,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割伤自己的手。朝堂上那些人的心思,你用你的那双眼睛,应该也看清楚了吧?”

萧衍沉默。他知道,自己的【鉴心神瞳】或许早己被这位多疑的帝王所洞察,或者说,朱元璋根本不需要什么异能,单凭帝王心术,就能将一切看得通透。

“功劳太大了,就会招人记恨。咱能护你一时,护不了你一世。”朱元璋的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往后,行事务必谨慎,有些事,能交待下面人去做的,就不要事事亲为。你的刀,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这番话,既是敲打,也是一种保护。既有信任,更充满了帝王式的制衡之意。朱元璋需要他这把刀,但也绝不允许这把刀脱离掌控,甚至威胁到任何人。

离开皇宫的路上,萧衍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接下来的几天,他将重心放在了对净火坛余孽的审讯上。在诏狱最深处的特审室里,面对那些被捕的核心教众,萧衍的【鉴心神瞳】与【记忆宫殿】结合,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他不需要严刑拷打,只需通过精准的提问,观察对方情绪线条的波动,就能判断其话语的真伪,并从中剥离出最核心的情报。一个个名字,一条条暗线,一个个据点,被他迅速地记录下来。

【记忆宫殿】中,一张庞大的网络图谱正在飞速构建。净火坛的组织脉络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其上层与元廷在北方的残余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层则渗透了江南数个州府的地方豪强,甚至底层的一些教众,就是因为土地被兼并而对朝廷心怀不满的破产农民。

这个组织,如同一颗扎根于大明肌体深处的毒瘤,割掉一个炎尊,根本无法根除。

深夜,回到府邸,徐妙云早己为他备好了夜宵。

“夫君似乎有心事?”徐妙云为他添上一碗莲子羹,手法轻柔。

萧衍将审讯的发现简略说了一遍,眉宇间的忧色挥之不去。

徐妙云静静听完,却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了问题:“夫君,此次净火坛能在京城潜伏如此之久,甚至在宫门前发动突袭,除了他们组织严密,是否也说明,我们对城中三教九流的动向,掌控得太少了?”

萧衍一怔。

“锦衣卫行事,雷厉风行,官威赫赫,寻常百姓见了只会躲闪,很难探听到真正的市井消息。”徐妙云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那些遍布街巷的粮油铺、布庄、酒楼、车马行,他们才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今天东家换了掌柜,明天西家来了个外地客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汇集起来,或许就能描绘出一张完全不同的情报图。”

她的话,为萧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是啊,官方的力量有其极限,而民间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汪洋大海。

“妙云,你的意思是……”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更隐秘、更广泛的民间情报网络。”徐妙云语气坚定,“以商号为掩护,以伙计、掌柜为眼线,不问朝政,只集市情。如此,方能防患于未然。”

萧衍看着自己的妻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不仅仅是他的贤内助,更是他最得力的臂助。

然而,外部的威胁刚刚理出头绪,内部的麻烦也接踵而至。

锦衣卫衙门内,萧衍的雷厉风行和火箭提拔,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旧有势力的利益。一些老资格的千户、百户,对他这个“空降”的二把手本就心存芥蒂。如今见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诏狱审讯流程,整顿内部纪律,不满情绪愈发滋长。

“毛指挥佥事,您看看,这萧大人一来,咱们的老规矩全乱了套。审案子不让用重刑,说要什么‘心理战’,这不是瞎胡闹吗?”一名千户在指挥佥事毛骧的屋里抱怨道。

毛骧是锦衣卫的老人,资格比现在的指挥使还要老,为人阴沉,手段狠辣。他呷了口茶,皮笑肉不笑:“萧大人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他说什么,自然就是什么。我们这些老骨头,照办就是了。”

话虽如此,他眼中闪过的一丝阴鸷,却暴露了他真实的想法。

萧衍对此并非毫无察觉,但他无暇分心于内部的勾心斗角。他将一部分追查净火坛在京外围据点的任务,交给了萧景。

“爹,我……”萧景有些迟疑,他觉得自己资历尚浅,难以担当大任。

“我给你配两名经验最丰富的老校尉,再给你一队人马的调用权。”萧衍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灼灼,“你不是孩子了,该独当一面了。记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遇事多看,多想,多听,别怕犯错。”

这既是历练,也是一种权力的下放和信任的展示。萧景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

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一封来自诏狱的急报,再次打破了平静。

被单独关押的“炎尊”张道成,在狱中用一截磨尖的骨头,刺穿了自己的心脏,自尽身亡。

萧衍赶到时,只看到一具尚有余温的尸体。狱卒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他在墙角,用自己的血,写下了一行字。

那行字,潦草而疯狂,充满了不详的气息。

“火,是净化,也是重生……当天下皆以为火灭之时,才是燎原之始。”

看着这句遗言,萧衍的心头,像是被压上了一块巨石。他知道,与净火坛的战争,远未结束。

风波未平,一波又起。

几日后,与中山王徐达沾亲带故的临江侯,竟亲自登门拜访,送上一份厚礼,热情洋溢地邀请萧衍赴宴。言语之间,满是拉拢之意,暗示只要萧衍愿意与他们这些淮西勋贵“多亲近”,日后在朝中必能互相照应,前途无量。

萧衍不动声色地应付着,【鉴心神瞳】却清晰地看到,这位侯爷热情的笑脸之下,是一片深不见底的、代表着试探与算计的蓝色漩涡。

他刚刚送走临江侯,宫里就来了太监传旨,朱元璋急召。

武英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朱元-璋将一份地方急报,重重地拍在萧衍面前,脸色铁青。

“你自己看看!这帮蛀虫!咱的江山,迟早要被他们啃光!”

萧衍拿起密奏,只看了几眼,瞳孔便猛地一缩。

密奏来自户部御史,弹劾北平、山西等地布政司,在征收夏粮的过程中,与户部官员内外勾结,利用“淋尖踢斛”、“水湿加耗”等手段,大肆侵吞税粮,数目之巨,触目惊心。

“刚太平了几天,又有刁民要造反了!”朱元璋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地狱,“这次,咱不要什么证据确凿,咱要你给咱办成铁案!用这帮贪官污吏的血,给天下人洗洗眼睛,看看背叛咱的下场!”

萧衍握着那份薄薄的奏折,却感觉重于泰山。他知道,皇帝口中的“铁案”,意味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席卷整个大明官场的血腥风暴。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RB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元末明初:我建立六百年锦衣世家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2RB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