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在半夏堂的院落里铺陈开来,将昨夜的微凉彻底驱散。董老夫人和阿忠用过早饭,便由许青梧陪着,在焕然一新的药圃里慢慢散步。归砚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太奶奶身边,对圃中形态各异的药草充满了好奇,小手指指点点,奶声奶气地问个不停。
“太奶奶,这个绿绿的、尖尖的草是什么呀?”
“这个呀,叫**薄荷**。”董老夫人慈爱地蹲下身,摘下一小片嫩叶,递到归砚鼻尖,“闻闻看,是不是凉凉的、香香的?”
小归砚用力嗅了嗅,大眼睛亮晶晶的:“嗯!凉凉的!像……像小风!”他伸出小舌头,跃跃欲试地想舔一舔。
“哎哟,这可不能吃生的。”许青梧笑着阻止,轻轻捏了捏儿子的小脸蛋,“薄荷晒干了泡茶,或者做点心才好吃。”
“哦……”归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转向旁边一大片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那这个呢?”
“这是**紫苏**,”许青梧耐心解释,“叶子可以煮鱼汤,很香。花和种子也是药。”
祖孙三代在药香中漫步,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拉长,投在的土地上,宁静而温馨。
***
诊堂内,董砚声正处理着几份需要他亲自复核的疑难方子。阿元则手脚麻利地整理着药柜,将新到的药材分门别类放好。她踮着脚,想把一罐沉甸甸的**党参**放到最高一层的架子上,试了两次都差一点。
“我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阿元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只见**小刀**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小刀是阿忠的徒弟,也是当年北地行动中幸存下来的精锐之一。阿忠腿伤康复后,董砚声念他忠诚可靠,身手也好,便让他留在半夏堂,一来帮衬安保,二来跟着阿忠学些本事,也顺便……养养性子。小刀人如其名,沉默寡言,像把未出鞘的刀,平时存在感很低,总在暗处安静地做事。他比阿元大几岁,个子很高,身形挺拔,眉目间带着一股属于军人的冷硬轮廓,但看向阿元时,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偶尔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小刀轻松地从阿元手中接过那罐党参,手臂一抬,稳稳地放在了最高层的架子上。动作干净利落。
“谢……谢谢小刀哥。”阿元的脸颊微微有些发热,小声道谢。不知为什么,每次小刀靠近,她都觉得周围的空气好像变稀薄了些。
小刀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阿元因为踮脚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和额角细密的汗珠。他沉默地转身,从角落的水缸里舀了一瓢清凉的井水,倒进旁边的铜盆,又拿过一块干净的白布浸湿拧干,递到阿元面前。
“擦擦。”依旧是言简意赅的两个字,声音低沉,没什么起伏。
阿元愣了一下,看着眼前递过来的、还带着清凉水汽的白布,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酥酥麻麻的。她接过布,小声道:“嗯。”
董砚声从药方上抬起头,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不动声色地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了然又促狭的笑意。他这位冷面护卫,倒是难得有这份细心。看来忠叔这徒弟,也不是块完全不开窍的木头。
他清了清嗓子,故意扬声道:“阿元,后院晒的薄荷叶该收了,今天日头好,别晒过头失了香气。”
“哎!知道了,董先生!”阿元连忙应道,将布巾还给小刀,匆匆就要往后院跑。
“等等。”小刀突然开口叫住她。
阿元停下脚步,疑惑地回头。
小刀没看她,却走到墙角,拿起两顶宽檐的草帽,一顶自己戴上,另一顶递向阿元:“太阳晒。”
阿元看着那顶被递到面前的草帽,再看看小刀那没什么表情却莫名让人觉得可靠的脸,心跳又快了几分。她接过草帽,小声说:“……谢谢小刀哥。”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诊堂,往后院晒药坪走去。董砚声看着他们的背影,小刀高大的身影几乎将阿元完全笼罩在身后,像一道沉默的屏障。他笑着摇摇头,继续低头看他的方子。
***
后院晒药坪上,一片片翠绿的薄荷叶在阳光下舒展着,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凉香气。阿元蹲下身,动作轻快地将晒得半干的薄荷叶小心地翻面。阳光有些烈,晒得她鼻尖冒出了细小的汗珠。
小刀默默地在她旁边蹲下,也学着翻动薄荷叶。他动作有些生硬,显然不太擅长这种精细活,但神情却异常专注,仿佛在执行什么重要的任务。宽大的草帽遮住了他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
“小刀哥,”阿元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点好奇,“你以前……在队伍里,也做这些吗?”她想象不出小刀这样冷峻的人,在军营里侍弄花草的样子。
小刀翻叶子的手顿了一下,低声道:“不做。以前……只负责清理。”他说的“清理”,显然不是指打扫卫生。
阿元心里一紧,莫名有些心疼。她想起了忠叔偶尔提起的北地那场惨烈的战斗,想起了小刀身上那些不易察觉的旧伤痕。
“那……现在这样,”阿元的声音放得更轻,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安慰,“也挺好的,对吧?安安静静的,闻着药香,不用……不用再打打杀杀了。”
小刀沉默了片刻,侧过头,帽檐下的目光落在阿元被阳光晒得微红、带着汗珠的侧脸上。少女的肌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细腻,长长的睫毛像小扇子一样扑闪着,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与他过往经历的血与火的世界,截然不同。
“嗯。”他终于低低地应了一声,声音比刚才似乎柔和了那么一丝丝,“是很好。” 他重新低下头,继续翻动薄荷叶,动作似乎比刚才熟练自然了许多。
一阵微风吹过,满坪的薄荷叶沙沙作响,清凉的香气更加浓郁,萦绕在两人周围。阿元偷偷抬眼看了看旁边沉默却可靠的身影,心里像被这薄荷的风拂过,一片清凉的甜。
***
前院廊下,董老夫人和许青梧坐在藤椅上,看着药圃里蹲着研究紫苏花的归砚。董老夫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后院的方向,看到那两个戴着草帽、并肩劳作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青梧啊,”老夫人放下茶杯,慢悠悠地说,“你看阿元这丫头,转眼也成大姑娘了。性子活泼,手脚也勤快,是个好孩子。”
许青梧顺着奶奶的目光看去,也看到了后院那和谐的一幕,会心一笑:“是啊,阿元就像这院子里的薄荷,看着不起眼,却清新可人,有她在,半夏堂里总是欢声笑语的。”
“小刀这孩子呢?”老夫人又问,语气带着几分考究,“看着冷了些,话也少,但心思正,是个实诚人。跟在忠伯身边,也学了点沉稳劲儿了。”
许青梧点头:“小刀是忠叔一手带出来的,人品信得过。身手好,做事也稳妥,有他在,砚声也放心些。”她顿了顿,补充道,“就是性子太闷了些,跟阿元那跳脱的性子倒是互补。”
董老夫人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带着点过来人的通透:“互补好,互补好啊。一个像火,一个像水,看着不相干,可火离了水容易燎原,水离了火又太凉,凑一块儿,说不定正合适。”她意有所指地说完,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眼神里满是乐见其成的慈祥。
许青梧也笑了,看着后院阳光下,阿元似乎正指着什么给小刀看,小刀微微侧着头,认真倾听的样子,阳光勾勒出两人并肩的剪影,在薄荷的绿浪里,显得格外宁静而美好。
她收回目光,落在身边奶奶满足的笑脸上,又看看药圃里无忧无虑的儿子,再想到诊堂内那个沉稳可靠的身影。半夏堂的日子,就在这晨光药香里,在这悄然萌发的情愫中,在这西世同堂的温暖里,如溪水般静静流淌,带着当归的暖意,也带着薄荷的清凉,交织成岁月最安稳的模样。
晨光正好,未来可期。
(http://www.xsdingdian.com/book/RW1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sdingdian.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xsdingdian.com